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3日
乘“云”触“网”,传统产业“线”上焕新
——延川县积极构建电商产业新生态
“甄姐”甄春艳展示家乡好物
刘改莲通过手机屏幕向网友展示手工艺品
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工人进行货物分拣
贺中华在直播间展示着各类农副产品
  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张伟 申壮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延川县锚定电商发展契机精准发力,从农产品到非遗文创,从食品加工到餐饮服务,在“云端”开拓出广阔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让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中焕发出全新活力。
  电商搭桥拓销路,企业产品“线”上大卖
  走进延川县北关人才港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延川县电商协会副会长贺中华正活跃在直播间内,热情洋溢地向屏幕前的观众展示着各类农副产品。从颗粒饱满、口感醇厚的小米到皮薄肉厚、香甜可口的大红枣,再到色泽鲜艳、酸甜适中的苹果,直播间内的每一款产品都来自延川当地企业。
  “我们电商协会目前经营5个电商号,积累了约15万粉丝,主要职责就是助力全县企业和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贺中华介绍道。2024年,借助快手、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累计帮扶对接全县农副产品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
  在义务直播带货之余,贺中华还坚持深入食品加工厂实地考察,确保每一件送到消费者手上的产品都是安全、合格、有保障的。
  延川县延水关镇马家河园区是延川县食品加工的聚集地。走进园区企业延川县大山工贸食品加工厂,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碌地将小米“变身”为备受欢迎的黄小米酥,从精心制作到细致分类、包装、整理、装箱,整个生产流程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这几年在电商的助力下,公司的销售成绩斐然。
  “我们主要生产陕北黄小米杂粮、黄小米酥等,此前主要依赖订单销售。近年来,在延川县电商协会的支持与对接下,产品被成功推到网络平台,销路更广、收入也更好了。”延川县大山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魏彩云说。
   农民直播带货,家乡好物远“赴”山海
  除了电商协会和各企业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在“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量。
  在延川县关庄镇甄家湾行政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家乡之旅”正在直播间精彩上演。“甄姐”站在手机前,绘声绘色地向网友详细讲解着延川红枣、杂粮的种植与收获过程,并熟练地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甄姐”本名甄春艳,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延川人,她所居住的甄家湾行政村,建于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距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现存古窑洞97院258孔,是陕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剧组、学院来此取景、采风。村子的发展让许多像甄春艳一样的村民看到了新机遇,他们通过网络反映农村最具风土人情的一面,也把家乡好物推向全国。
  “我们在农村长大,见证了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希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乡村、走进乡村,同时也希望通过互联网,把家乡优质的农产品分享给大家。”甄春艳真诚地说。
  非遗“走”进屏幕,文创产品“网”罗天下
  当农产品插上“云翅膀”时,沉睡的非遗文化也在直播间苏醒。
  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改莲的工作室中,各类非遗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精致巧妙的刺绣挂件、色彩斑斓的布堆画、栩栩如生的布老虎、精美绝伦的剪纸及融合现代时尚元素的手提包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刘改莲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深厚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底蕴。
  刘改莲正端坐在炕上,通过手机屏幕向观众展示手工艺品的制作细节,从布料的挑选、图案的设计,到一针一线的缝制,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传统技艺的魅力。以往,受限于销售渠道,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鲜为人知。如今,直播带货为它们打开了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
  “去年腊月,我通过网络销售卖了6000多元。包括日常用的老虎帽、老虎枕头、老虎鞋,还有为春晚演员定制的大老虎头。其中,卖得最好的就是老虎鞋和老虎枕头,五毒大老虎也很受欢迎。”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刺绣传承人刘改莲说,“在网上售卖,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还宣传了当地的非遗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物流快递加持,电商平台“云端”开路
  为保障电商业务的顺利开展,延川县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全县“四通一达”、顺丰、京东、极兔等7家物流快递企业资源,建设电商物流集散中心,规划设置仓储区、物流分拣区及集散区,推动快递物流行业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拣”,解决由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
  在郭家塔物流仓储分拨中心,满载货物的物流车接连驶入,工人迅速行动,开启货物分拣入库工作,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现在每天的进仓派件量,能达到8000到1万件左右,出仓也有1000多件。发货时效很快,省内一般就是今天发,明天到,省外最多3天就到了。例如广东、上海这些地方,今天发出去的货,后天基本上客户就收到了。”延川申通快递极兔快递经理庞全说。
  延川县不仅致力于打造农产品进城“快车道”,还积极借助各电商平台拓展城镇消费市场。当下,延川县90%个体餐饮已入驻电商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销售新突破。
  近年来,延川县立足实际,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全县电商业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尤其是农产品生产者,切实享受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
  “通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公共区域品牌打造等,延川县电商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延川县商务工作中心副主任刘剑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电商经营主体382户,电商网商创业数量达到1241户。2024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036万元、较2023年增幅达到32个百分点,郭家塔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年收发货量达到87.6万件,日交易额达到15万元。
  一根网线牵起城乡纽带,一部手机联通产销市场。延川,借助电商东风,让黄土地搭上“云”平台,构建起“产品出山—企业发展—文化焕新—物流畅通”的电商生态圈,让传统产业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实现了“养在深山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