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3日
用爱编织纽带 用心服务邻里
——记宜川县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主任强婷
  记者 贺秋平 实习记者 张译心
  “要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的难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情。”这是宜川县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主任强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扎根社区工作以来,她始终情系群众、为民服务,勤勤恳恳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居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冒雨践初心 淌水担使命
  北关街社区下辖16个网格,老旧小区多、自建小区多、靠山建房多、土窑散户多,治理、管理、服务面临挑战多。
  强婷刚到社区任职的第四天,暴雨突袭。“强主任,快来帮帮我们,积水快要涌进楼里了。”正在组织靠山居民撤离时又接到群众求助电话,强婷丝毫不敢停歇,安顿好撤离事宜后就立马赶到了科技楼。
  当时,楼上居住的大部分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一旦积水倒灌十分危险。顾不得多想,强婷冲进已经快淹没膝盖的积水里,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经过近20分钟摸索,挪开了堵塞排水口的石板,找朋友送来了抽水泵,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暴雨过后,她又积极对接申报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如今科技楼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面貌也焕然一新。
  “就是从这些点滴小事里,社区干部认可了我,居民群众也认可了我。大家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劲儿,那就是要把辖区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做好、做实,做到大家的心坎里。”强婷说。
   倾情困难户 做实惠民事
  随着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北关街社区在辖区开展了全方位的信息摸排,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分类整理了“绿色放心户”“橙色关心户”“红色连心户”台账,并根据台账,建起了急难愁盼清单、居民心愿台账。针对台账内容,强婷积极整合在职党员、社会团体、网格员、志愿者、辖区企业等资源优势,以贴近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持续开展便民服务。
  辖区居民安春萍现年64岁,丈夫和独子相继离世,和正在读高中的孙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第一次入户走访,她精神恍惚,谈到近几年的遭遇泣不成声,强婷特意加了老人的微信,每天发一些问候、祝福之类的消息,想多给予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针对安姨家的情况,我们依托‘微心愿’机制,积极申报对接,经县融救助中心及时研判,一次性给予精神慰藉及生活补助3万元,每年享受特别扶助金1.2万元,将其孙子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每年可享受1.08万元,‘急难愁盼池’每年给予1200元保障基本生活。”强婷介绍,同时还积极对接妇联、烟草公司、行政审批局多名党员以及爱心人士,常态化开展慰问关爱行动。
  不间断的精神关怀和物质帮助,让安春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看着老人家的转变,强婷打心底里高兴:“安姨经常亲切地喊我‘姑娘’‘丫头’,从心底里把我当成了贴心人。”
  守好烟火气 提升微幸福
  “三无”小区的管理一直是社区工作的“老大难”。北关街辖区建筑公司家属楼建于1999年,现有居民20户56人。“我刚到社区工作时,小区大门栏杆一推就倒,大片空地杂草丛生,楼下垃圾堆臭气熏天,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何谈幸福感。”强婷满心忧虑。
  2023年来,随着全县深入开展“双微”服务工作,强婷以此为契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社区治理难点堵点,推进了“微网格、微堡垒、微项目、微心愿、微宣教、微聚力”为内容的“六微治理”工作法,建筑公司家属楼小区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小区党支部、居民自管会相继成立,开启了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的全新局面。
  同时,还积极协调县纪委、教体局、妇计中心、交管大队、城区执勤中队5个党支部,先后为小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休闲排椅、象棋桌,制作了文化墙,对院内21间平房房顶进行了防水处理等“微项目”。
  如今,院落干净整洁、绿化错落有致,高标准停车位不仅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还给居民带来了收益,住户更是有了休闲场所、娱乐设施、议事平台。小区党支部书记郝引莲逢人就夸:“看我们多幸福,多亏社区这些娃娃,还有部门单位的帮助。”
  截至目前,北关街社区共设立小区提升微项目31个,建成便民自管小区5个,成立小区党支部2个、小区自管会23个,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6次,把微服务落实落细在群众心里,实现了问题“小切口”、治理“大突破”。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强婷时时事事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柴米油盐件件都操心,衣食住行事事都牵挂。“我会继续用爱编织纽带,用心服务邻里,向着更加温馨、更具活力、更增幸福的社区目标努力奋斗。”强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