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员、外卖员在“暖新驿站”休息 记者 白雪 通讯员 郝莉萍
“以前送快递的时候,忙起来连口水都喝不上,更别说找地方休息了。自从有了‘暖新驿站’,我们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还能给手机充电,真的太方便了。”快递员高田田说。
走进安塞区白坪街道城南社区“暖新驿站”,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充电设备、电风扇、雨伞等物品摆放整齐,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站外还设有快递、外卖专属停车区域。这些贴心的配备,有效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就餐难、喝水难、休息难”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城南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创新,以服务新就业群体为切入点,打造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暖新驿站’。”城南社区党总支书记牛原说。
为了摸清数据,社区调动物业工作人员、网格员以及快递驿站员工等各方力量,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城区范围内外卖员、跑腿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起新就业群体台账,详细记录了相关人员的姓名、工作、联系方式等信息,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服务打好基础。
“有一次我送外卖的时候,网格员打电话问我目前的工作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问了我的基本信息。”快递小哥李泉说,刚开始他感觉很疑惑,但后来知道是社区在做摸底调查,为了给快递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心里感觉很感动。
社区工作人员冯婷婷说,自“暖新驿站”建立以来,已经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300余人次,这里不仅是休息补给的地方,更是传递温暖与关爱的桥梁。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城南社区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将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精细化服务范围,安排新就业群体和网格员与他们“一对一”结对帮扶。
外卖员刘帅与一位孤寡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刘帅经常利用送餐的间隙,为老人买米买面、送餐送物。“我每次去看老人,他都特别开心,还会拉着我聊天。能帮到他,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更加可喜的是,通过这个活动,我结识了社区里的很多居民,他们需要叫外卖的时候会想到我,照顾我的生意。”刘帅笑着说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社区通过派单,与新就业群体共同为群众提供打扫房间、搬家、送医、租房、雇用保姆等服务20余次;快递、外卖小哥免费为孤寡老人、残疾人送餐送物、买米买面等也达到20余次。这种双向服务模式,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又为新就业群体带来了更多业务机会,群众和新就业群体对社区的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时,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中的骨干力量还“摇身一变”成了移动网格员。以外卖员群体为主,他们组建了城南“骑兵观察团”,并建立了微信群。
刘帅就是“骑兵观察团”的一员。他说:“我们每天在大街小巷跑,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小区路灯不亮、电梯有故障,以前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加入‘骑兵观察团’后,可以直接把问题反馈给社区,感觉自己也能为社区出一份力。”
截至目前,新就业群体累计向社区反馈问题线索30余条,帮助社区解决处理小区路灯不亮、电梯“带病”运行、自来水管道漏水、消防通道不畅等民生安全、矛盾纠纷问题10余个。他们凭借“走街串巷、流动性大、长时在线”的独特优势,成为了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社区还将继续完善‘暖新驿站’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项目,扩大服务群体,推动暖‘新’促‘治’工作走深走实。”牛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