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横峰县葛源村
● 红十军军旗 粟 裕
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同志领导创建的著名的老苏区,胜利地粉碎过敌人的多次“围剿”,红旗一直在这里高高地飘扬着。我们到达苏区时,方志敏同志亲自到驻地看望我们,他是那样的亲切恳挚,平易近人,第一次会见,就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苏区的革命群众都以极大的热情迎接我们,用尽可能筹集到的物资来慰劳我们。群众称我们这支历经风霜的子弟兵为“老十军”(1933年1月,闽浙赣苏区的红10军调到中央苏区,成为红七军团的主要组成部分。闽浙赣苏区随后又成立了新的红10军)。在党和人民的亲切慰问下,四个月来的艰辛劳累,顿时一扫而光,部队情绪迅速振奋起来。
接着,部队进行整编。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的命令,红七军团同闽浙赣苏区的红10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红七军团改编为第19师,红10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编为第20师和第21师。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19师师长,刘英任师政治部主任。同时,闽浙赣军区的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我被调任军区参谋长。当时中央和中革军委已率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同志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所以军委在电令中还指出,红十军团和闽浙赣军区今后接受中央军区的指挥。
军团整编以后的任务是:第19师仍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第20、21师仍留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
1934年11月18日,第19师在寻淮洲同志率领下,从怀玉山和德兴东北通过敌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19师的突然出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敌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蒋志英率两个团尾追,受到我军坚决回击,蒋志英负伤败退常山,我缴获颇多。接着,19师经上方镇,渡新安江,向分水县(今武盛)前进,并逼近昌化、于潜(今潜阳)和临安,震动了杭州。随后又转向皖南行动,经歙县、绩溪附近,一举攻克旌德县城,并由泾县、宜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这一时期,寻淮洲同志率领19师独立行动,摆脱了曾、乐的干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广大地区内机动作战,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表现出了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就在19师活动很有成效的时候,中央军区发来指示: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趋严重的形势,命令十军团部立即率20、21师转到外线,同19师会合,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浙皖赣边新苏区。为了统一领导十军团与创造新苏区的行动,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又调我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
在当时形势下,组成红十军团,并把长于打游击的红10军和地方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个重大失误,为后来红十军团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选自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亲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