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2日
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初步探索
吴文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新时代,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教书育人启示颇多。
  一、筑牢红色根基,增强引领作用
  加强思政教育。教师要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将其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通过讲述延安时期的历史故事、革命先辈的事迹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结合时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强化师德师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教书育人中要坚定政治立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将延安精神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高二学生接触到的语文选择性必修课本有大量革命题材作品,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等,教师要借此为学生深刻解读,启迪心智,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优化校园文化。在校园内设置延安精神宣传栏,书写革命者的名言警句,打造以国家安全、科技报国等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长廊,同时融入红色元素,以榜样精神为引领,发挥文化感召人、激励人的教育功能。组建红色班组、团队,彰显红色特质,组建“求是班”“星火班”“宝塔班”展示“班级文化氛围”,释放学生无限活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延安精神专题讲座、诵读比赛、书画比赛、唱响红歌、观看红色影视歌剧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艺术熏陶下,厚植爱国情怀。
  二、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理念
  推进课程改革。以延安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尝试将红色德育课程融入学生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小组讨论、项目驱动、体验式等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延安精神的历史底蕴。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从中加深对延安精神的认知。
  加强教育科研。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关注教育前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鼓励学生参与延安精神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关爱学生成长,满足学习需求
  关注心理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平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及时为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运用创新性理论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讲述延安时期的艰苦生活和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延安精神落实品德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培养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的品质。
  强化劳动教育。以延安精神为依托,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劳动课、社团活动、家校共育、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扫雪劳动、进社区学雷锋实践等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
  延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不断探索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作者单位:延安市延长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