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3日
芙蓉城里寻“良方”宝塔山下化“顽疾”
——记延安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赴江阴挂职干部杨宁
  记者 孙艳艳
  “挂职一年,像参加了场‘变形记’,以前看问题总是‘延安视角’,现在学会了‘跳出延安看延安’。”日前,在无锡江阴挂职锻炼归来的延安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杨宁说起自己的最大收获仍激动不已。
  无锡与延安,一东一西,虽相隔千里,却因东西部协作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地域间的携手,更是发展经验的传递与共享。干部挂职锻炼成为续写延锡版“山海情”的一项重要工作。2024年3月,承载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杨宁成为挂职干部中的一员,远赴江阴市学习取经,以期归来后助力延安发展。
  学习取经
  “工作节奏快,办事效率高。”在江阴市,杨宁被分配到江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担任副主任。杨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把挂职作为开阔视野、增长阅历、锤炼自我、提升能力的难得机会。
  挂职期间,杨宁经常深入农家,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实际,在基层一线经风雨、砺筋骨、长才干、见世面。与挂职组成员考察调研了70余家企业,感受信息化、智能化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江阴的信息化和智慧化运用,不仅让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更加顺畅,还大大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平时的工作方法和习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杨宁说。
  让杨宁感触最深的是江阴市城市运行中心先进的“一网统管”管理模式。“就是一张网将分散的城管、交通、环保等系统整合为城市大脑,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治理合力。”杨宁介绍道,比如危化品仓库的温度异常、社区里快递车乱停乱放,系统会自动预警,就像装了“千里眼”,问题还没闹大就被按住了。
  除了城市的智能化管理,让杨宁感悟颇深的还有真正能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用户思维”。
  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江阴市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这种深度的互动让城市治理变成了共同参与的事业。“这种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比如‘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动态优化、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点单+专家设计’等做法,能让群众真正参与建设。”杨宁说。
  近一年时间,杨宁学习感悟,他惊叹于江阴的为民服务意识,也目睹了一个城市治理的小问题是如何快速解决形成闭环。杨宁说:“在江阴,我看到一个市民投诉井盖破损,2小时后施工单就闭环了。他们不扯‘这事归谁管’,而是先解决问题,再倒追责任。”
  这让杨宁意识到,观念先变,行动才能跟上。很多事不是“能不能干”,而是“想不想干”。
  杨宁说:“这次挂职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江阴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处处体现出的‘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用户思维’是我最大的感悟。”
  搭桥传经
  挂职期间,杨宁不仅仅是虚心的学习者,还是经验传递、搭建桥梁纽带的交流者。
  大讲堂是延安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学习特色,每两周开展一次,在提升干部学习业务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江阴,我也是负责办公室工作,觉得大讲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为大家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就组织开展了《江阴城运大讲堂》,受到了江阴单位同事的欢迎和称赞。”杨宁说。
  杨宁围绕城市运行难点、数据化转型痛点,组织专题培训10余场,推动“一网统管”、智能研判等前沿理念落地生根。他积极参与制定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市政两级指挥中心联建共建行动方案,从业务新兵成为治理尖兵,用实干诠释了新时代干部的责任担当,也在芙蓉城里展现了圣地干部的良好形象。
  紧密联系群众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挂职期间,杨宁注重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
  “我们积极开展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我还注重加强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杨宁说。
  成果转化
  “跨部门协作,得先‘拆墙’再‘搭桥’。在和江阴单位的同事沟通时我了解到,江阴搞‘一网统管’初期,12个部门吵了3个月才打通数据。”杨宁说,“我全程跟着学了一招——别空谈‘大局观’,得把各部门的绩效指标绑在一起。比如说,财政局共享数据后发现,打通数据能让工作人员少收200份重复盖章的材料,省下人力去搞预算监管。”
  回延安后,杨宁用这招推动了我市编办和人社局首次数据联调。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潮汐窗口”,所谓“潮汐窗口”,就是根据人流量、业务办理量变化,动态调整、临时增加的服务窗口,通过配备精干力量提前受理资料,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排队时间,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江阴的‘潮汐窗口’刚开始也被吐槽‘瞎折腾’,但他们顶住压力试了3个月,用数据证明效率提升了40%。”杨宁说,“在我们身边经常能遇到老同事抱怨,‘手机审批容易出错,还是纸质稳妥’。我不争论,直接带他们看数据——电子审批错误率其实比人工低0.3%。”
  让有限的挂职期成为自我能力的增长期、激发工作活力的关键期。挂职期间,杨宁处处留心观察,以期练出“实干之斧”。
  “在江阴参与‘一网统管’建设时,我发现他们用‘热力图’实时监测办证高峰,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延安每年事业单位集中变更时期,工作量特别大。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在我们的登记大厅部署智能感知系统,动态调整窗口,预警并启动‘潮汐窗口’,那样办理等待的时间可以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杨宁说。
  没有行动,任何想法都是空谈。
  如今,回到延安,杨宁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登记大厅,动态调整窗口资源,比如每年1-3月份事业单位登记集中年报时期启动潮汐窗口。减少排队时间,推动数字基因植入政务服务。探索延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智慧审批模式,通过电子证照共享、AI辅助审核等技术,压缩办理时限。同步构建事业单位监管大数据图谱,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确保登记管理业务高效办理。
  近一年的挂职经历对杨宁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认识和职业素养上有了质的飞跃。
  “江阴的经验不是万能药,但至少让我明白我两件事,一是‘不把习惯当真理’,二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像江阴同事常说的,‘先进就是永远比群众期待的多走半步’。”杨宁表示,接下来,他将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将挂职收获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战本领,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具体项目,将制度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为延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