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4日
书香润丹州 文脉续新篇
——宜川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宜小图”志愿者正在给    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
    ● 孩子们正在    阅读绘本故事
  通讯员 李文振 记者 贺秋平
  四月的丹州大地,春风和煦。
  4月19日上午,阳光透过宜川县图书馆的落地窗,在仿古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座陕北小城披上一层温暖的书香。少儿阅览室里,三年级学生王梓萱正端坐在小书桌前,手指轻轻翻动着《白雪公主》绘本,嘴角不时泛起会心的微笑;隔壁的地方文献室,退休教师张明德戴着老花镜,正专注研读《横渠语录》影印本,泛黄的书页间夹着他工整的读书笔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这座陕北小城的阅读图景,恰是千年文脉的当代延续。北宋时期,理学大师张载曾在此设帐讲学,“为天地立心”的诵读声回荡在黄土沟壑之间;明清以降,宜川更是与延川并称“文出两川”,成为陕北文化的重要地标。而今,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通过全民阅读焕发新的生机,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传递书香之美
  “我最喜欢看今天图图姐姐分享的《绿野仙踪》,里面的故事给我增添了快乐和勇气。”4月12日,在县图书馆的阅览室,5名幼儿园小朋友正围坐在志愿者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绘本故事。孩子们时而瞪大眼睛,时而咯咯直笑,稚嫩的脸上写满对故事的期待。
  这场名为“书香伴成长”的阅读分享活动,正是宜川县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宜川”的生动缩影。每周六上午,这样的场景都会在图书馆上演,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书香约会”。
  近年来,宜川县全力打造“书香宜川”全民阅读品牌,通过“阅读+”跨界融合,不断丰富市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宜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瑾鹏介绍说:“我们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阅读服务体系,让阅读成为市民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在图书馆的亲子阅读室,市民张静正和女儿一起翻阅《昆虫记》。“我每周都带孩子过来,这里的藏书很丰富,从科普读物到儿童文学应有尽有。”张静说,“现在借阅也很方便,刷脸就能完成,热门新书上架也很快。”
  像张静这样的“图书馆家庭”在宜川越来越多,周末的图书馆常常一座难求。
  始建于1979年6月的宜川县图书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现已发展成为集阅读、研究、教育、服务、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综合体。馆内设有图书室、少儿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10个功能室,年均接待读者约8万人次。
  “我们现有馆藏图书7.39万册,电子书籍5万余册,每年外借量达到5万册次,真正成为市民的‘精神食粮’。”宜川县图书馆馆长闫坤自豪地说。
  为激发全民阅读热情,宜川县创新开展“十进”读书活动,推动阅读走进机关、企业、学校、村组等各个领域。2024年以来,已举办各类阅读活动20余场,捐赠图书价值近10万元。
  近日,在党湾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香传家”活动中,来自宜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职工与社区居民以书会友,共同探讨家风建设,让清廉之风随书香浸润千家万户。
  一场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书香宜川”的氛围更加浓厚,逐渐形成“图图姐姐讲故事”“宜小图绘本故事屋”“宜小图荐书视频”等品牌活动,累计惠及8万多名青少年和1万余个家庭。
   畅享阅读空间
  近日,记者走进德馨园小区拾光书房,立刻被这里的气氛所吸引。这个占地60多平方米的社区书房,设计简约时尚,原木色的书架与绿植相映成趣,靠近窗户的阅读区洒满阳光,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驿站。
  “不出小区就能看书,真是太方便了。”带着孙子来看书的李奶奶笑着说,“这里环境好,书也好,周末还经常举办读书活动。”
  “让阅读触手可及,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扎根基层,建设更符合市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就是近年来县图书馆持续探索的方向。”闫坤说。
  为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宜川县积极探索“馆外办馆”模式,打造了一批特色阅读空间,星火书屋、汉庭书吧、第五小学阳光书廊、县总工会图遇书房、武警中队流动服务点等新型阅读场所星罗棋布。
  在宜川县公安局的警察书屋,民警马万里正利用午休时间阅读《犯罪心理学》。“书屋虽然不大,但藏书很实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充电场所。”
  “单位图遇书房建成后,每天中午我都会来这里看书休憩。”宜川县总工会工作人员梁霞说,“书房的书籍有1000余册,包含政策法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健康生活等各大类别,登记一下,就可以借阅,随时‘充电’学习,非常便捷。”
  在乡村,阅读的种子同样生根发芽。英旺乡北底村的田园书屋里,村民兰保平正和几位乡亲讨论大棚种植技术。“以前遇到技术难题要跑县城买书,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答案。”兰保平说,书屋的700多册图书成了村民的“致富宝典”。
  数字阅读的推广让书香突破时空限制。宜川县图书馆推出的“云阅读”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提供电子书、线上讲座、展览等资源,月均访问量超过2万人次。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我们构建起‘15分钟阅读圈’,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宜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崔丹妮说。据统计,目前全县各类阅读场所已达50余处,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点亮文明之光
  清晨的宜川县城关小学操场上,千余名师生齐诵《满江红》,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在校园回荡,震撼人心。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不仅传承文化,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宜川县城关小学校长薛长琼说。
  “书香气”是文明城市的“底气”,“全民阅读”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石。近年来,宜川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以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为载体,不断壮大阅读推广队伍,创新阅读活动方式方法,进一步引导市民群众参与到阅读中来,让“书香气”与城市发展相伴相随、同频共振,融入城市文化血脉、刻进城市文化基因,如春雨般滋润着宜川的城市文明。
  “我们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农家书屋、文明创建、媒体融合等,大力推广‘志愿+阅读’服务模式,组建‘宜小图’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耕读教育、‘红色诵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宜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梁鹏介绍说。
  作为一名最早的文化志愿者和阅读推广人,宜川县图书馆副馆长周静感触颇深。2022年,她参与组建了“宜小图”志愿服务队,与宜川县第五小学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将1500余册少儿图书送到学校图书室,并与孩子们一起读书、评书、快乐阅读。
  在北关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便民书屋里,81岁的王宜生老人正在阅读《黄帝内经》。“我习惯每天下午来这里看书,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王宜生说。
  阅读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家庭。在众锦街区市民李耀蓉家中,500多册藏书占据了书房“半壁江山”。“阅读让我们全家受益。”李耀蓉说,“我和丈夫通过专业书籍提升了业务能力,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像这样的“书香家庭”,在宜川越来越多。
  “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增进了感情,更让孩子爱上了学习。”凤翅山社区居民杨丽高兴地说。
  在凤翅山社区,周末的“亲子共读”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参与。“我们通过设立‘读书角’、举办读书会等方式,让阅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也让书香融入城市肌理。”凤翅山社区工作人员武静说。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句古训在宜川得到了生动诠释。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阅读的种子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在宜川县幼儿园,老师们用绘本故事启迪童心;在武警中队,官兵们通过流动书屋汲取知识养分;在工业园区,职工书屋成为工人们下班后的好去处……
  阅读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如今,漫步丹州大地,随处可见阅读者的身影。29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香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这座城市,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的生机,为新时代的宜川续写着更加绚丽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