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敬华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通讯员 王前锋 罗勇
回族企业家马敬华以二十余载坚守,在富县搭建起一座跨越民族的连心桥。
近日,笔者在富县南教场贺家沟的养殖基地见到马敬华。推开他办公室的门,墙上那张温馨的全家福格外引人注目——笑容灿烂的家人依偎在一起,满溢着幸福与温暖。这张照片,不仅承载着他对小家的深情眷恋,更映照出他心系民族团结“大家”的博大胸怀。
中等身材的马敬华,眼神中透着干练与热忱。在3个多小时的深入交谈中,他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自1979年从山东举家迁至富县,这个回族家庭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45年。从最初的牛羊屠宰小生意,到如今的现代化牧业企业,马敬华始终将个人事业与民族团结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马敬华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的奋斗史。2019年,他注资200万元成立“富来德牧业公司”,打造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清真食品产业链。如今,公司已成为富县清真食品行业的标杆企业,为数十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产业,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马敬华不仅严把食品安全关,更将其视为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他经常深入门店检查指导,向商户和消费者普及清真饮食文化,增进各民族间的理解与尊重。“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相互促进,才能行稳致远。”这是马敬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
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马敬华始终站在最前列。作为富县民族团结进步联合会副会长,他精心策划各类民族交流活动:传统节日里,民俗展演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魅力;趣味运动会上,欢声笑语打破隔阂;校园讲座中,他用生动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团结的种子。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温暖实践。
马敬华尤其关注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定期走进学校,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他常这样教导孩子们,鼓励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行动守护民族团结。
马敬华的善良与担当,在危急时刻更显光芒。2003年的一个寒冬,一辆面包车坠入富县的河水中,司机被困车内。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跳进冰冷的河水,凭借顽强意志将司机成功救出。这一义举,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更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
多年来,他秉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他们点亮希望;开展“爱心助考”,为考生保驾护航;疫情期间,捐赠防疫物资,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从创业拼搏到反哺社会,从民族事务到公益奉献,马敬华始终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正如他所说:“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