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30日
让科技更好“慧”农
徐剑锋
  连日来,我市的各个乡镇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一台台农机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而且减轻了劳动力强度、让农民劳作更加体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几年,我市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人机打药、机械化播种、专业设备收割逐渐推广开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让科技更好“慧”农是大势所趋,需要持续发力。
  让科技更好“慧”农,要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发挥好政策的杠杆作用。于政府而言,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既要全力落实现有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也要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免费上牌等惠农政策。同时,要围绕农机保养、维护和检修,通过社会化服务来打通入户下田的堵点难点。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还应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把闲置农机资源集中起来,加大“共享农机”的推广,进而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率。
  做好春耕生产,农机与农艺要有机融合,坚决杜绝“两张皮”现象。当前春耕农时紧、任务重,要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高校和科研院专家深入农村一线,大面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农业集成技术,切实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市春耕生产全面进入了“智能时代”,一些“新玩意”“黑科技”在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对农民提能增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换言之,优化人才结构是势在必行,必须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专题授课,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总结提升。同时,打造“升级版”,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专业培训,用市场化理念、信息化思维武装农民、提升农民,让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的行家里手。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延安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来挖掘新的增长潜力,让科技更好“慧”农,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开创农业丰收和乡村振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