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藏心机,消费者眼迷离。
——据报道,日前有消费者购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网友将此现象称为“心机商标”。《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心机商标”耍的是歪心机,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应被纳入治理射程,对这样的商标也该动动“监管心机”。只有监管想到了位,用到了位,才能阻断“心机商标”的生存路径。
对老人租房难,我们不可视而不见,但如果仅把板子简单地打在房东和中介身上,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日前,一则“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社会关注。有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部分中介直言“房东不租给老人”。《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要保障老年人的租房权益,还要着重考虑化解房东的顾虑,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无视老人“租房难”。社会和谐不和谐,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破解老人租房难,应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
当“所见非所得”成为行业潜规则,诚信经营的商家反而因缺乏“修图术”陷入竞争劣势,市场由此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其在北京通过某订房平台预订的95元/晚快捷公寓单人间,实际入住时竟发现房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宛如“胶囊房”“杂物间改造版”。《扬子晚报》发表评论,酒店“照骗”本质是数字经济信任危机的缩影。重建信任,需要刚性的法律约束与智能监管,更呼唤行业回归服务本质。唯有商家、平台、监管形成合力,将“真实”确立为行业铁律,方能让数字消费回归良性发展轨道,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安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