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普通教师是在知识的田野上耕耘,那么特教老师,就是在心灵的荆棘中开路。在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高艺就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心灵园丁”。多年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毅力,用爱守护着一个个“折翼天使”,让他们灰暗的世界有了光彩。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勇往直前”
2019年,大学毕业后,高艺通过考试成为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作为该校自闭症康复部的第一批教师,高艺面对的学生群体以自闭症为主,包括脑瘫和唐氏儿等。
“我们的工作不仅在课堂,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要陪着孩子上厕所,给尿裤子的孩子换衣服,还得随时应对孩子们的突发过激情绪,被抓被挠是常有的事。”高艺说,做特教工作必须要准确记住每个孩子的脾性,有的孩子不能拿蓝色的碗吃饭,不吃黑色的东西,不能听一些歌曲,一旦触及到禁忌,他们的情绪就会突然爆发。
“教钢琴的时候,我的手背经常被孩子打挠,吃饭的时候,孩子把米饭鼻涕混在一起吃,这样的情景简直让人崩溃,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情景,高艺说,“人家当老师的,工作一辈子可以桃李满天下,我们完全是在唱‘独角戏’,孩子们不懂老师在说啥干啥。工作快一年的时候,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我下定决心要辞职。”
正巧在这时,一个学打鼓的孩子突然开窍,可以有节奏地打鼓了,这让高艺看到了坚持的意义。“咚哒、咚咚哒……”,一个简单的打鼓节奏,普通孩子十分钟就学会,可这里的孩子要反复练习近一年时间才能学会。一位家长得知高艺准备辞职的消息后,跑到她的办公室来极力挽留:“你走了,再没有人愿意来,那孩子们怎么办?”
“正是那个学会打鼓的孩子,让我看到了希望,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勇往直前。于是,我便鼓起勇气,继续坚持下。”高艺说。
“做特教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做特教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学校会议上,校长的一句话让高艺铭记于心,这句话也成为她的座右铭和工作指南。
学校的一位孩子患有脑瘫,又有自闭症的症状,进校有七八年了。孩子从最初的走路摇摇晃晃到现在可以上台表演,这其中凝聚了许多孩子的努力、老师的付出以及家长的坚持。
“孩子刚来的时候,他爸爸告诉我孩子喜欢唱歌,但当时孩子话说不清楚,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尽量根据孩子的爱好来教育,希望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高艺说。
在慢慢的相处中,高艺学会了从孩子语无伦次的表达中捕捉信息。为了帮助孩子练习站姿,她将孩子夹在门与墙之间,头上顶着一本书,整整陪练了三年。为了练习唱歌发声,她让孩子一遍遍地吹气球和纸张来进行触觉感受。
令高艺高兴的是,2022年的儿童节,延安市融媒体中心邀请学校的孩子们上台演出。在这之前,延安市从来没有智力残疾的孩子登上过舞台。
当时,孩子们表演了训练多年的歌伴舞《最好的未来》,参与表演的孩子有唐氏儿、脑瘫儿童以及部分家长。“当时,看节目的许多家长哭了,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还可以站在演播大厅的舞台上。”高艺表示,正是这次机会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鼓励,也为家长们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就能看到希望。
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努力,走上舞台展现自我,有的孩子还获得了国家级声乐比赛银奖。
“希望更多人关注特殊儿童,给予孩子们温暖”
“晨检、早操、上课……”每天早上,高艺都会早早来到学校,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心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多年来,高艺的细心和精心付出,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孩子们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高艺的爱。
2022年,高艺担任延安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每逢周末,协会都会联合市残联和爱心企业开展智力残疾人公益活动,带着孩子们体验剪纸、鞋垫、棉花糖等手工制作,参与中性笔加工销售、星宝农场劳动等活动。今年,他们还创新开展“小蜗牛推推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销售雪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将所赚的资金用来改善特殊孩子的生活。
在高艺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闭症、脑瘫等特殊群体。高艺表示,特殊孩子承受着身体的痛苦折磨,他们的家长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希望社会公众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些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积极营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