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果树栽植的关键期,却碰上干旱少雨的天气,幸亏政府及时调配了大量水车,带领我们共同抗旱灌溉,还邀请果业技术专家为我们讲解浇水的注意事项和土壤保墒技巧,有效缓解了果树受旱情况。”宝塔区姚店镇胡家沟村果农李称栓说。
自入春以来,我市面对干旱、大风、倒春寒等多重不利气候条件的叠加影响,基层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齐心协力组成抗旱团队,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分区负责,科学调配水源,强化田间管理,积极应对旱情挑战。
近期,姚店镇党委和政府深入分析旱情,科学制定抗旱方案,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干部主动放弃“五一”假期,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包山头、机关干部包地块、村干部包户”三级责任体系,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旱自救。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实地察看土壤墒情和水源供应,并协调解决灌溉难题。镇村两级干部全力以赴,现场指挥调度,合理调配物资,确保抗旱工作高效有序,让农田得到滋润,农民的忧虑得以解除。
同时,该镇还根据水资源实际情况,严格用水管理,科学调配有限水源,利用水车、农用三轮车、储水罐车等运输工具,采用“水泵抽水+水管送水+节水灌溉”等多种方式,实现大面积浇灌与重点区域滴灌相结合,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浇灌,确保浇灌工作定人定时、保量保效,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影响。对于果树,及时开展二次“复水”灌溉,促进生长。
为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墒能力,该镇果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指导果农铺设地膜,确保果树根系生长环境的稳定。镇村两级干部通过微信工作群、“村村响”、面对面讲解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和抗旱技术指南,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抢抓农时,科学应对,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在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的一处果园里,“田间课堂”正在进行。区果业局技术专家针对新建幼园栽植规范、抗旱保墒、防风固树等关键技术,对果农进行手把手教学,确保2300亩新建苹果幼园正常生长。
果农张有贵家的6亩老果园今年进行了升级改造,种植了维纳斯黄金、秦脆等新品种,镇政府和果业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让他吃下了“定心丸”。张有贵说:“今年入春以来干旱少雨,我新栽了6亩果树苗,政府干部和果业专家主动到我的果园里手把手教我覆膜、栽竹竿,确保栽一棵树就能活一棵。”
该镇杨家畔村的果农李枝平说:“通过‘田间课堂’,最关键的是学到了新技术。我将不断学习科学的苹果种植技术和果园管理方法,从而种出更优质的苹果。”
今年,柳林镇新栽高标准果树幼园2300亩,已完成栽植任务。面对近期异常天气,该镇迅速组织100余名干部和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和抗旱固树指导。同时,紧急调运12万余根竹竿用于固树防风,调运5吨地膜,协调100余辆水罐车、三轮车开展春季保墒和浇水抗旱工作。
志丹县永宁镇精准采取秸秆覆盖保墒作业,应对花期冻害。该镇麻湾村党支部书记郝文龙说,近期重点组织群众落实果园的各项管理措施,包括清园施肥、病虫害防治、拉枝等。为有效预防花期冻害,及时采取秸秆覆盖、保墒,预防倒春寒,保花保果。
而在吴起县,该县气象局抢抓降水时机,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有效缓解了农作物的受旱情况。
截至4月中旬,我市已完成老果园改造提升11.1万亩,智能防雹网建设4万亩,培训果农2034场次121428人次,有效控制了气象灾害导致的落花率。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统筹推进果园科技防灾与产业升级,组织千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创新开设“田间课堂”“云端讲堂”,通过标准化管护提品质,数字化赋能抗风险,坚决打牢330多万亩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