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樱桃红了黄土坡
——记延安市劳动模范韩金成

    ● 韩金成采摘樱桃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徐志全
  在吴起县长城镇双湾涧村,韩金成的名字早已与樱桃紧紧绑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闪亮名片。踏入村里的日光温室樱桃采摘园,入目皆是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盛景。翠绿繁茂的枝叶间,颗颗红彤彤的樱桃如玛瑙般缀满枝头,清甜果香在空气中肆意流淌,令人陶醉,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今年预计销售期长达4个月,产量能达到1万斤左右,收入预计超60万元。”韩金成穿梭于大棚之间,布满老茧的双手轻轻抚过饱满圆润的果实,眼中满是自豪与期待。
  4月29日,延安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韩金成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从“土专家”到农业生产“领头雁”,荣誉背后,是韩金成21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回望过往,韩金成的大棚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1年前,当他第一次在自家菜棚种下黄瓜苗时,村里的老人们都摇头,觉得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小伙子是在“瞎折腾”。但韩金成不信邪,白天,他在大棚里观察作物生长,即便烈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也毫不在意;夜晚,他翻阅一本本农业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农技专家请教。
  岁月更迭,在他掌心留下层层老茧的同时,也为他沉淀下省级优秀青年农民、县级科技致富带头人等10余项沉甸甸的荣誉。2012年,吴起县蔬菜中心建立樱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韩金成主动请缨,多次被外派学习樱桃种植技术。他带着笔记本走遍山东、大连的种植园,学习了不同品种樱桃树的生长习性,记录下每一个细微变化。学成归来后,他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运用到全县樱桃大棚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中,成功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嫁接”在陕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
  “韩金成能获劳模称号,实至名归。”村民们由衷感慨。在韩金成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原本对樱桃种植望而却步的农户,如今都成了行家里手,双湾涧村党支部书记李萬霏就是其中之一。
  “老韩种樱桃就像绣花一样精细。”李萬霏回忆起跟着韩金成学习的日子,满脸敬佩,“以前总觉得樱桃娇贵难伺候,跟着老韩学了之后,我家2棚樱桃去年净赚8万元。今年不仅比往年早上市半个月,品质也更上一层楼,收入估计能达到15万元。”
  “樱桃好吃,树也好栽。”在韩金成看来,种植樱桃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的辛勤劳作与科学精细管理,他今日的成就绝非偶然。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樱桃,他整日泡在大棚里,白天精心修剪枝条,调整树形;夜晚挑灯夜战,钻研土壤改良方案。从品种筛选、种植模式,到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再到创新剪枝、精准灌溉、有机肥料施用等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智慧,成功将“娇气”的樱桃树培育成了“接地气”的致富树。
  2021年,韩金成被长城镇聘请为果蔬技术员,肩负起指导全镇果蔬大棚产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他承包了双湾涧村的6座樱桃大棚,实现了从单纯种植能手到农业生产“领头人”的角色转变。“别人觉得樱桃难种,我偏要种出个名堂。”他的话语中满是不服输的劲头。
  在自身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韩金成始终牢记作为技术员的职责与使命。他把手机变成“农技热线”,无论早晚,只要种植户有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让种植户们在技术上再无后顾之忧。
  “我要把樱桃种植技术钻研透彻,帮助其他种植户学会技术、懂得管理,让大家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只有乡亲们都挣到钱了,我这个技术员才算称职。”韩金成说。
  近年来,吴起县长城镇紧扣现代农业发展主线,秉持“做强特色”的发展思路,引入4.0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环境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樱桃生长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为樱桃生长营造出最佳环境。
  如今,在韩金成的悉心培育下,双湾涧村的樱桃果实个头硕大、色泽艳丽、甜度极高,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双湾涧村共有20座樱桃大棚,凭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有机认证,园区樱桃身价倍增,每公斤售价可达300元左右,今年产值预计可达500万元,真正实现了“樱桃好吃树不难栽”的美好愿景。
  站在硕果累累的樱桃树前,韩金成目光坚定:“咱陕北人最不缺的就是吃苦精神,如今再加上科技助力,黄土坡定能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