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延安精神原生形态之——张思德精神
张乐
  张思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思德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态之一,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涵养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张思德精神,狭义而言,是张思德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格和道德观念的总结;广义而言,已经升华为以张思德的名字命名,以他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精神价值。主要包括:
  忠于事业的坚定信念。张思德从小生活苦难,旧社会的剥削,阶级的压迫,使得他内心无比向往光明。当他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最广大的底层人民做主的时候,便树立了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和挫折,坚定的信念始终支撑他矢志不移,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等自然环境的考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始终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跟随队伍最终到达了延安。革命生活的滋养、党组织的培养、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使张思德的思想更加成熟、信念更加坚定。
  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张思德用行动实践自己“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他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在具体的岗位和工作中。他最可贵之处在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革命工作需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他打过仗、送过信,光荣地当上了班长,面对岗位的调整,他从一名班长变成普通战士,从在毛泽东身边到深山烧炭,不仅没有任何抱怨,而是越干越有劲并能干到极致,被评为“劳动模范”。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还经常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买材料,帮战友缝补衣袜、打草鞋,主动帮老百姓收庄稼、干农活。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张思德有一种从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张思德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他坚信再崇高的理想也要落到实践中去,落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中,革命当然也是如此。在烧炭的过程中,为了掌握好火候,他日夜守候在炭窑边。烧炭是个技术活,火要烧得均匀、恰到好处,否则烧出来的木炭要不是“生头”徒劳无功,要不就变成灰烬,前功尽弃。这就需要一直观察烟,根据烟的颜色,及时调整火候。为此,张思德就住到炭窑边上,有时还会爬上窑顶,观察浓烟,判断火候。在担任警卫营通讯班班长时,由于条件极差,他仅靠双腿完成通信任务,但却经常将路况好、距离近的任务分给班里其他战士,而自己却去最远最难走的地方送信。
  为民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人生观、价值观最正确的地方就在于“想明白为谁活着”的问题,“为人民而活,为人民而死”是他价值追求的最好答案。在战场上,他当兵时间虽然不长,凭借不怕牺牲的勇气,经历生死搏斗,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艰难险重任务,多次负伤,荣立战功。在执行烧炭任务时,发现炭窑即将坍塌,奋力将同伴推出去,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怀揣这种信念,使他始终保持无所畏惧的为民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张思德牺牲距今已80多年。在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张思德精神仍然具有当代价值,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继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成功是拼出来的、是奉献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伟大事业必须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集中全体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个人利益的凸显不利于凝心聚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并弘扬张思德精神,尤其是他那种坚定信念、不计得失、埋头苦干、为民献身的精神,需要人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干肯干,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奋务实,从而保持一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张思德精神蕴含一种以大局为重的导向功能,永不懈怠的进取功能,乐于奉献的价值功能。正是这些功能,有助于大家进一步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
  继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必要且重要。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使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但是国家又不能放任这种现象发展蔓延,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张思德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尤其是张思德精神蕴含的家国情怀、优秀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国家层面,都是以国家、人民为价值追求,社会层面,有体现公平正义的地方,在个人层面,体现爱国、友善、敬业。因此,弘扬张思德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倾注心血。
  继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张思德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和不变的本色。传承张思德精神,对于净化党员干部的灵魂,校正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党员干部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张思德的生动事迹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无形中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励党员干部,涵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传承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观念,在工作上大力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作风上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地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作者单位:延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