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4日
“村晚+”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记者 秦政旺
  随着气温渐渐回升,山峁间到处都是绿意,野花也肆意绽放。位于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兀里红谣也“热气腾腾”。
  白天乡村休闲旅游舒心乐活,晚上“集市+晚会”热闹惬意。近日,河庄坪镇的“村晚”顺利举办,“村晚+”带来的红火效应也在持续发挥。
  “我本身就喜欢唱歌,还喜欢看秧歌表演,这次的节目真是意想不到的好看。”赵家岸村村民赵新霞家就住在兀里红谣旁,村里举办各种活动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据赵新霞介绍,以前村民们闲着没事只能一起打打牌、拉拉话,近两年,村上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了,村民们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表演。
  除了看别人表演,有时候镇上还会组织一些自导自演的节目,让村民参与其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此次“村晚”的节目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表演,村民虽没直接参与表演,但赵新霞能从中学到更加专业的东西,帮助他们提高村里的演出水平。
  除了当地村民,从市区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不少。
  “今天收获很大,不仅大人有很好的游玩体验,孩子也学到很多内容。”市民孙嘉敏早前就了解到河庄坪有“村晚”活动,所以专门开车带着孩子过来游玩,到这里之后发现内容比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
  “这次还没体验完呢,下次还要带孩子参加这里的研学活动,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魅力。”在游玩过程中,孙嘉敏对河庄坪的乡村研学活动很心动。
  “村晚+”也成为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之一。
  在河庄坪“村晚”演出场地一旁,就是“乡村集市”。集市上除了大樱桃、有机西瓜、鹿茸酒、特色菇类等当地特色产品,还有面向社会邀请到的咖啡、烧烤等“后备厢经济”的摊位。
  “我们都是河庄坪镇村民,这些也都是我们自己的产业,我们希望借着这次机会把品牌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河庄坪产品。”河庄坪“菌舰菌业”摊主汤永丽对未来充满希望。
  00后青年李雨哲作为受邀前来的咖啡摊摊主,其所经营的“后备厢经济”平时没有固定摊位,当工作人员联系是否愿意来参与“村晚”活动,他一口就答应了。他说,这次“村晚”集市给他们这种没有固定摊位的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当问到销售额,李雨哲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已经卖出去300块钱了,预计一天能卖500块钱,是平时的好几倍。”
  “挺意外的,刷新了我对集市的印象,这里虽然摊位不多,但是小而精,种类也各不相同。”到河庄坪“村晚”之前,市民李先生对集市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家挨着一家的大鱿鱼、臭豆腐,但是在河庄坪他体验到了别样的“乡村集市”。
  据河庄坪镇组织委员张红艳介绍,河庄坪“村晚”已经逐渐从人们传统观念中一年一度的“春节限定”向贯穿全年转变,也正在从简单的“村晚”向“村晚+”过渡,努力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大平台的品牌之一。
  “村晚”的举办,无意给整个河庄坪镇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最近前往赵家岸村垂钓、果蔬采摘、体验特色民宿的游客也大大增加,不论是游客还是经营者都有着很好的反馈。
  河庄坪镇镇长李明表示,近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深化“文旅+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未来,该镇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整合资源,常态化开展极具特色的“村晚”活动,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河庄坪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