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4日
科技种出四季莓
  本报讯(记者 任琦 通讯员 马铭阳 张博)近日,踏入富县茶坊街道黄甫店村的果蔬大棚,浓郁的草莓果香瞬间将人包围。阳光透过透明薄膜,轻柔地洒在大棚内,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有着10多年种植经验的草莓“行家”孙谋全穿梭在自家的草莓大棚里,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鲜红饱满的草莓。“红颜”“章姬”等品种的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娇艳欲滴,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垄间。他喜悦地向记者介绍他承包的10个大棚草莓种植情况,表示每个大棚的收益能达到5万多元,产品主要销往县城、洛川、延安市区等地,预计总收益超40万元。草莓价格的提升,成为了当地草莓种植业发展的强劲东风,吸引着越来越多村民投身其中,让果蔬种植业蓬勃生长。
  近年来,该村果蔬大棚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政策的扶持。村“两委”积极多方争取上级资金,大力改善大棚基础设施。先进的滴灌设备如同给果蔬“精准送水”,让每一株作物都能“喝”得恰到好处;温控设备则像贴心的“小管家”,为果蔬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既降低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村里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稳稳守住果蔬品质与产量的“生命线”。
  据黄甫店村会计薛军平介绍,目前村里共有31座种植大棚,11户种植户在这里耕耘希望。瓜果大棚年收益约5万元,蔬菜大棚收益4万多元,今年预期收益与去年持平。未来,他们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让游客走进大棚,体验采摘乐趣;让村民“触网”销售,拓宽市场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