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晓艳正在管护小瓜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宝塔区全力推动果蔬大棚的升级改造与新建工程,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昔日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今纷纷返乡,化身现代农业的“新农人”,一座座现代化的果蔬大棚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源泉。
去年,河庄坪镇以产业升级为关键,对康家沟村的老旧大棚实施全面改造,在外地务工的乔晓艳迅速捕捉到家乡的这一发展机遇,坚定地返乡接过了父辈的种植事业。现在,她经营的2座温室大棚和3个拱棚中,新翻的土地上孕育的小瓜喜获丰收。
“这片土地是新翻的,种出的小瓜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鲜美。大棚刚开园,卖价一斤6至7元,顾客还可以亲自入园采摘。我经营两个棚,预计每个棚的产量大约在4000斤左右,今年的收入预计比去年有所增加。”乔晓艳充满信心地说。
康家沟村原有63座温室大棚和64座大拱棚,是远近闻名的“果蔬之乡”。自去年9月启动大棚升级改造工程以来,63座总长4700米的温室大棚已完成智能化改造,9座九五式现代化大棚已经落成,还有9座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驻村第一书记曹博介绍,村上将继续完善大棚的基础设施,并向优秀的种植园区学习新技术,引进优良产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康家沟村的产业更加兴旺,村民更加富裕。
步入万花山镇,可见一排排崭新的果蔬大棚整齐排列。种植户张喜财正在瓜棚间穿梭,熟练地采摘成熟的小瓜。曾经靠传统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的他,在镇政府新建大棚政策的扶持下,摇身一变成为“职业新农人”。
“我承包了3个大棚,去年种了2棚小瓜,1棚黄瓜。黄瓜收完后,我又种上了小瓜。这两棚是第2茬,毛收入超过了8万元,比在外打工的收入高多了。我现在主要精力就是管理好这3个棚,希望下一茬的小瓜质量和产量都能超过今年,收入也能更多一些。”张喜财乐呵呵地说。
去年,向阳村创新实施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了55.61亩土地,投入394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建成了20座现代化大棚,并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村集体牢牢掌握产权,合作社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农户负责承包经营,形成了多方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驻村干部贺静介绍,今年是该村种植大棚的第二年,种植户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后会组织种植户前往邻近县区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村上还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确保种植户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保障农产品稳产增收。
今年,宝塔区计划新建日光温室棚100座、大拱棚400座。目前已经建成47座日光温室棚、72座食用菌双拱大棚,并改造了66座日光温室棚。同时,加强项目引领和生产技术指导培训,为“新农人”提供从种植技术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加速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智能化、轻简化设备的应用推广,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