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开展“田间说事” 本报讯(记者 姜顺 通讯员 曹海军 王伟 静雯)今年以来,黄陵县人大桥山街道工委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推进发展”为工作主线,建成“1+3+2”的履职阵地体系,收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类问题,发挥资源整合与牵线搭桥作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桥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大早,桥山街道刘家川村1号农家乐里已经开始忙碌了,经营户丁玉龙夫妇手脚麻利地为中午的餐食做着准备。“以前游客主要是附近的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乡村文旅越来越火,宣传也多了,好多外地游客专门来体验农家生活,节假日、周末,客人多得忙不过来。”丁玉龙开心地说。
刘家川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热土。刘家川农文旅人大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利用网络等渠道推广刘家川村农家乐,推动优化服务,助力农家乐产业发展。
如今,刘家川村打造出了非遗手工坊、环山步道、窑洞旧址等7个研学点,成功承办陕西省夏季村晚、延安农民丰收节、炼干祈福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2024年,刘家川村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在桥山街道的果业发展中,西农大高质量果业产业人大代表工作室扮演着关键角色。工作室依托西农大的技术优势,组建“专家+代表+技术员”服务团队,为果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借助西农大高质量果业产业人大代表工作室和秦家塬联络站,给群众宣传了西农大的产业、技术。”黄陵县人大代表、秦家塬村党支部书记田东雲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园管理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该工作室积极开展“田间说事”活动,收集老园改造、防雹网建设等建议为产业升级精准把脉,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人大桥山街道工委立足大局、突出重点,建成“1个中心联络站+3个片区联络站+2个特色代表工作室”的履职阵地体系,采取“固定接待日+流动走访日+专题议事日”相结合机制,2024年累计接待群众153人次,收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问题31件,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服务者说
人大桥山街道工委以“人大工作五步法”为指引,实行“1+3+2”工作机制,发挥各界人大代表在果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基层治理中的联络履职作用,创新“代表+项目”“代表+企业”履职模式,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让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我们将持续做好代表的联络服务工作,发挥好联络站的作用,以务实行动服务全办高质量发展。 ——黄陵县人大桥山街道工委主任 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