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教育中的“渡己”与“渡人”
  当哪吒脚踩风火轮冲出陈塘关的结界时,荧幕上的火焰仿佛点燃了观众对“成长”的思考。作为教师,这部影片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师生共同对抗偏见、突破桎梏的旅程。李靖夫妇的隐忍、太乙真人的诙谐、敖丙的挣扎,每一个角色都在诠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复杂关系。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中“渡己”与“渡人”的双向奔赴。
  教育者的“渡人”:从“驯服”到“唤醒”
  信任的力量,打破“魔丸”的标签。
  影片中,李靖夫妇从未将哪吒视为“灾星”。面对陈塘关百姓的恐惧,他们选择用“换命符”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恰是教育者的第一课。我曾教过一个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男孩。他因多次打架被孤立,但一次班会上的即兴说唱让我发现他对节奏的敏感。我私下送他一本《嘻哈文化史》,并鼓励他组建校园说唱社。从此以后,他不仅打架的次数少了,而且在一次期中考试中还获得进步奖,班里的学生看到他巨大的转变后,都乐意与他玩耍。如果教师只盯着学生的“魔性”,便永远看不到其“神性”。信任不是纵容,而是用慧眼发现被尘埃掩盖的光。
  陪伴的智慧,以柔克刚的“乾坤圈”。
  哪吒的乾坤圈既是束缚,也是保护。李靖深知:完全解开枷锁会释放毁灭,全然禁锢则扼杀成长。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亦需如此平衡。还记得在班级管理中,我设立“弹性班规”:学生可通过完成公益任务(如帮助同学讲题)兑换“特权券”。一名沉迷游戏的学生为获得“晚自习自主权”,主动带领团队为班级设计出班级垃圾分类App。教育者的“乾坤圈”,不是冰冷的戒尺,而是用爱与智慧编织的安全网——既给予飞翔的空间,又托住坠落的危险。
  成长者的“渡己”:从“对抗”到“和解”
  命运的悖论,困局中的觉醒。
  哪吒在得知“三年天劫”的真相后,从叛逆转向担当。这种觉醒,源于对命运真相的直面。我想教师不必做学生命运的“编剧”,而应成为他们寻找人生剧本的“导览者”。
  选择的重量,烈火中的重生。
  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少年意气的口号,而是在经历欺骗、孤独与背叛后的顿悟。真正的成长,从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开始。在班会课上,我设计“命运拍卖会”活动:学生用虚拟币竞拍“健康”“财富”“才华”等人生选项。一名学生倾尽所有拍下“自由”,却在分享环节坦言:“没有责任的自由只是任性。”这节课让学生懂得:所谓“逆天改命”,本质是对选择代价的清醒认知。
  共生性成长:教育是一场能量的交响
  对手与同伴,敖丙的镜像意义。
  敖丙与哪吒的关系,隐喻着教育中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当敖丙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时,哪吒回应“也是唯一的敌人”,这恰恰揭示了成长的本质:真正的同伴,是让你在对抗中超越自我的人。在班级建设中我推行“影子计划”,让成绩悬殊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令人意外的是,“优生”会在讲解中巩固知识,“后进生”则以独特的思维提出新颖解法。一名学生总结道:“我们像哪吒和敖丙,用冰与火炼出了新招式。”
  传承与创新,太乙真人的教育哲学。
  太乙真人看似玩世不恭,却深谙“不教而教”之道。他赠哪吒混天绫、火尖枪,却从未规定招式套路。这种“留白”式教育,赋予学生创造的自由。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所有学生的“天命”,但至少可以像李靖那样,用换命符般的勇气,为他们争取一次“选择的权利”;像太乙真人那样,用混天绫般的包容,托起每一个独特的灵魂。
  当教室的铃声响起,我知道:教育的风火轮从未停歇。它载着哪吒的桀骜、敖丙的隐忍、李靖的坚守,以及无数平凡师生的故事,在人间继续书写关于成长的传奇。
  (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 王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