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9日
家家有大棚 户户有收入
——志丹县顺宁镇发展大棚经济打造乡村振兴“聚宝盆”
  通讯员 薛舂梅 记者 李星棋
  突破自然气候限制,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反季种植与规模生产的大棚经济,正成为志丹县顺宁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顺宁镇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经济,不仅让土地“生金”,更让村民们的生活“出彩”。
  走进顺宁镇保娃沟门村,一座座排列整齐的瓜果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种植户任华正在大棚内清理藤蔓,为下一茬种植做准备。“现在清理干净,等暑伏天高温焖棚,能有效杀灭土里病虫害。”完成清理工作后,任华又一头扎进即将上市的甜瓜棚。棚内清甜的果香四溢,他细心调整瓜蔓,确保每颗甜瓜获得充足光照。一旁的滴灌设备正将营养液精准输送到植株根部。
  “ 这棚甜瓜长势喜人,预计15天后上市,”任华介绍道,“目前看,这棚的产量能达到3000斤左右,按当前每斤10元的市价算,卖完能收入3万元左右。”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产业,保娃沟门村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带头示范作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销售,以发展高端果蔬为方向,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棚种植户年均增收达到2万元,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
  “ 我觉得大棚产业挺好的,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效益高,村民们都认可。”任华说,如今村里“家家有大棚、户户有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与任华一样,有着7年瓜果蔬菜种植经验的刘占军,今年又种了5座拱棚,3座用于西瓜种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他今年专门引进了“麒麟8424”这一西瓜新品种。走进棚里,一股裹挟着清甜果香与泥土芬芳的热浪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如绿色的地毯般铺展,满地圆滚滚的西瓜或躺或倚,惬意地“窝”在翠绿的藤蔓间。
  谈起今年的销售,刘占军信心满满。他说:“我今年新换的这个品种品质非常好,3棚西瓜卖个两三万块不成问题。”
  目前,全镇共有标准化大棚368座,种植面积845亩,有西红柿、草莓、辣椒、西甜瓜等12个品种,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品牌化运营”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不仅让土地“生金”,更让村民们的生活“出彩”,让大棚经济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该镇党委副书记康刘景表示,下一步,顺宁镇将着重推进大棚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直播带货、对接商场超市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上市场。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采摘体验”“农耕研学”等农旅融合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动,让“小棚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