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千万工程”深入践行 村镇治理变了模样
  本报讯(通讯员 杨辰毅 记者 潘文静)近年来,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理念,乡村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日前,记者走进桥镇村,实地探访乡村治理新成果。
  步入桥镇村,平整宽阔的柏油村道贯通全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点缀着鲜花绿植的庭院生机盎然。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围坐闲谈,或使用健身器材锻炼,欢声笑语间尽显幸福生活图景。
  “以前村里垃圾随意丢弃,道路坑坑洼洼。现在大变样了!不仅道路平坦、环境整洁,晚上路灯通明,我们的生活品质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桥镇村村民张世军感慨道,“村里还经常举办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活动,大伙精神生活丰富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
  在桥镇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景象映入眼帘。一百多座整齐排列的产业大棚绵延成片,构成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大棚内,绿意盎然的农作物长势喜人,村民高平正在棚内忙着打掐、采摘。提起现在的产业发展,他也信心十足:“依托村里的产业扶持政策,我家承包了2座大棚,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桥镇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全国人大代表樊九平创新的“樊九平式调解法”为抓手,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据统计,由樊九平牵头组建的调解团队,近年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2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通过成立“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将矛盾调解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形成“发现问题—介入调解—跟踪服务”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该村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目前,桥镇村已累计完成户厕改造42户,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打造生态景观节点1处,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容村貌全面提升。146座无刺小黄瓜大棚种植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种植年产值达60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超3万元。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多年保持刑事案件“零发生”记录。
  “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实践,重点推进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完善农村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同时,深化‘调解+服务’治理模式,创新文明乡风培育载体,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片长郭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