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琳
在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先后作了十次报告(含书面报告)或讲话,从4月21日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话,到会议结束后6月17日全体代表参加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综观这十次报告和讲话,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人民”。无论是作为讲话的中心话题,还是论述各项重大事项中的话语背景和底层逻辑,都离不开“人民”这个主题词。
毛泽东七大期间所有讲话的核心关键词:人民
在4月21日的预备会上,毛泽东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首先就总结了“中国人民要求解放的斗争”历史,感慨“从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民,从古以来没有这样的共产党”,郑重指出:“大会的眼睛要看着四万万人”,就是要为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着想,表明从大会的宗旨到会议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奋斗目标指向,都是“人民”二字。
在4月23日的中共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开宗明义就说:“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应该讲,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毛泽东为中共七大专门撰写的最重头的文件,是长达4万余字的书面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其中第一个标题就是《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第三点论述《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其中论述具体纲领时提出40个要求,指出“这些都是中国广大人民的呼声”,然后又列出“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统一”“人民的军队”加以论述,都是以人民为主体,直接关乎人民大众。实际上《论联合政府》的核心主题可以说是“论人民政府”,这个政府应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早在3月31日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对《论联合政府》做了一个说明性的简要报告,其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是诚诚恳恳”,同时又指出,孙中山“他的遗嘱中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两条是基本策略。他关于民主讲得最好,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表明了己方宗旨与孙中山相一致之处。其中还提出了著名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论断,后来在为大会作结论时还再次重申了这一点。
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上作口头政治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的路线,我们的纲领,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整个报告都贯穿着这样一个大主题:就是就是为全国人民大众的解放而奋斗。
在5月31日的七大作结论时,毛泽东再次重申并解说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大会方针与路线。在总结国际形势时重申《论联合政府》中的“人民民主势力是一定要胜利的。”
在6月11日的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作闭幕词《愚公移山》,指出大会“做了三件事”,其第一件就是“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强调:“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在七大结束后举行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说,再次重申了这一论断。
《愚公移山》还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宣示了人民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从整个七大期间毛泽东的多次报告、讲话看,几乎没有一次不强调“人民”的意义及其在共产党的战略方针中的地位。“人民”就是毛泽东所有话语表述中的核心主题和关键词。
昭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七大期间讲话,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外的政策宣示,也是一次对内(党内、军内、边区)的宗旨教育。在这些讲话中,毛泽东系统地回顾了党的成长历史,总结了党的历史上几次“ 忘记”农民而造成损失与挫折的教训,用党的发展艰难历程说明了党和人民的鱼水血肉关系,也证明了党必须随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有生命力和前途。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庄严宣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吗?”昭示共产党人不改初心的决心。
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说明了党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5月31日毛泽东在七大结论报告中再次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称之为“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因为其中凝结了党成立以来的深刻经验与教训。毛泽东是把七大作为一次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全党根本宗旨的教育活动来看待的。所以在会议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毛泽东还反复强调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结合问题。在七大总结报告中,特地提到:“去年春节,杨家岭的秧歌队到安塞演出,正赶上安塞的劳动英雄开会,我们杨家岭的娃娃同志、青年同志和劳动英雄一起扭秧歌,这说明关系好了,我说从此天下太平了。从前躲飞机也不走一条路,现在一起扭秧歌了。”这说明,知识分子和老百姓想到一起了,真正融洽相处、融为一体了。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的理想境界,所以毛泽东说“天下太平了”!
国共分水岭:执政是否为人民?
毛泽东七大期间讲话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不同态度,这也成为国共根本宗旨的分水岭。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的思想基础。
在《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中,毛泽东强调:“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之目的,我们的原则是放手发动群众。……蒋介石就是束缚群众,他在柳州会议上讲所谓精神征服。我们对同志与人民是诚诚恳恳,无所谓精神征服,对敌人则是武力征服。”这就突显地指出了国共对于群众即人民的态度差异甚至对立,说明了共产党对于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历史正当性和逻辑合法性:得人民者得天下。
在七大结论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社会上的人都有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而且在我们党的教育下,更发展了他们的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而他的理论依据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实质上把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和双方斗争的焦点说透了,也从而宣示了共产党的正义性。
对人民力量的深刻理解:靠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深刻地指出:“靠什么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靠什么人建立新中国?力量在什么地方?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弄不清楚,给忘记了。”毛泽东说:“如果有一个什么人,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说‘不要人民的斗争可以打败敌人’,那末,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宣告了他本人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原来他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假的。”这也是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1937年中央决定了发动人民战争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因为“中央不相信不发动人民战争的专制政府能够解放中国。”所以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方针,从而“就把国民党挤到了那样一个地位,即影响低落,势力缩小,而把我们党放在了这样一种地位,即成为抗日救国的重心,全国广大的人民都拿眼睛望着我们。”这就是把人民作为党奋斗的动力和服务对象。
毛泽东对农民即人民的问题,看得极其深刻。在七大结论报告中指出:“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如果同农民的关系搞不好,那就会灭亡。”这就是说:党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为党同人民血肉相连,党一旦脱离了人民,就会失去生命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来自最底层的最广大的人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共产党的最高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观,也就是他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胜利出露曙光之际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反复强调的强烈意识:人民性。这是足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示,让我们深思的。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