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军军(左)向客户介绍兔肉加工产品 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张伟 申壮
在延川县的一方塬地上,一粒倔强的种子悄然扎根——大学毕业的马军军选择回到家乡,将梦想播种于黄土高原。从父亲眼中“读了大学却回来当农民”的不解,到如今拥有三家养殖基地、年销售额800万元的企业掌舵人,马军军的兔子不仅跳出了围栏,更跳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跳出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创业富民路。
彩钢房里开启创业梦
2018年,大学毕业的马军军,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工作的屡屡碰壁让他萌生了一个在父亲马志明看来“离经叛道”的念头:回老家搞养殖。听闻儿子的想法后,马志明的脑子像炸雷一样。
“我当时接受不了,还怕人家笑话。”马志明坦言,“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苹果,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了大学,到头来却要回来当农民?实在是想不明白。”
然而,马军军没有退缩。几番恳切的沟通后,老马虽然嘴上还坚持说不同意,但他的心早就软了下来。
“作为一个大人,肯定想叫娃娃成功。你要盖兔笼、买兔,我就尽力而为,咱给他支持嘛。”父亲的默默支持,成为马军军起步的底气。他在村边搭起一座80平方米的彩钢房,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虽然当时只有50只种兔,但他却当宝贝疙瘩似的养着。
万事开头难。没过几天,兔子纷纷病倒,吐的吐、拉的拉,毫无经验的马军军急得满嘴火泡。四处打听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及时赶来指导,这才稳住了阵脚。
“回到老家创业,阻力重重:父母的不理解、乡亲们的质疑……当时手里也没有钱。”如今已是陕西十二仙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军军回忆道,“但我这个人认定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功。不争馒头也得争口气!”凭着这股韧劲和多方筹措的5万元启动资金,一年之内,他的兔子就从50只繁育到了1000多只。
从养殖场到产业链
然而,光有“干”劲不够,还得有一股“拼”劲。随着兔子数量激增,马军军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他开始积极寻找加工场地,彼时,恰逢延川县杨家圪坮镇稍道河行政村的苏陕协作大学生创业基地落成。于是在2021年12月,马军军的“山海兔业”(后更名为陕西十二仙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便在此安家。这座1600平方米的厂房,日加工兔肉能力达上千斤,实现了从出栏到成品的全流程质量把控。
“兔子养得好,卖出去才是硬道理。”马军军亲自跑市场、拓销路,一家家拜访各个饭店。许多老板见他为人诚恳,产品质量过硬,便欣然同意合作。延川县老地方酒店的老板张帅便是马军军的合作伙伴之一,作为老客户,他也经常在经营上给予马军军意见和建议。
“马总这个人特别实诚,供货稳定,兔子含肉量比较足,兔肉也比较细腻,顾客吃了之后反馈很好。”张帅说,后续我们店还会陆续推出烤全兔、果木熏兔等更多兔肉菜品。
听到顾客说好,马军军心里才踏实。他跑市场不仅为送货,更留心请教: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偏好何种口味?加工环节如何优化?这些信息,都成了他琢磨新产品的“宝贝”。
2023年,是马军军事业腾飞的一年。在延川县委、县政府和苏陕扶贫协作工作组的支持下,他的小兔场,正式升级注册成了如今的“陕西十二仙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逐渐向正规企业发展。公司生产的手撕兔、麻辣冷吃兔系列产品更是被第六届中国西部畜牧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金奖。
兔子,不再只是圈舍里的活物,而是变为火锅店、烧烤摊、超市货架乃至礼品市场的“硬通货”。“我们公司目前有12个品类的产品。”马军军介绍说,有针对烧烤市场的烤兔肉串、半成品烤兔;有针对卤味渠道的麻辣兔头和香辣手撕兔;有针对火锅渠道的兔肉卷和涮火锅的兔肉块;还有针对电商渠道的麻辣冷吃兔、香辣手撕兔,全部都是开袋即食的。另外,还有针对逢年过节送礼的一些兔肉加工产品。
串起乡亲共富“藤蔓”
马军军的兔产业如同一根坚韧的藤蔓,将周围养兔农户都串了起来。公司采用“定好价、签合同”的模式收购农户兔子,让乡亲们安心养殖。
走进位于杨家圪坮镇桑园村的现代化兔舍,干净整洁的兔笼排列有序。员工冯世中正精心照料兔子,他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
“年龄大了,地里的重活、工地上的累活都干不动了。喂喂兔、看看水管、打扫卫生,这活计轻省,挺好!”冯世中笑着说。
为把产业做大,马军军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在延长县黑家堡镇建起了规模更大的肉兔养殖基地,在这里,5000多只从国外引进的伊拉肉兔正在茁壮繁育。
“肉兔繁育基地目前存栏的兔子有1.5万只左右,每个季度大概出栏2万只。我们饲养的品种是伊拉肉兔,它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的特点,而且肉质特别细嫩,只需要75天就能达到出栏的标准。”马军军说。
为保障肉兔的优质饲草供应,基地还规模化种植了苜蓿等高蛋白牧草200多亩,确保兔子吃得新鲜又健康。同时,马军军还通过将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加工成饲料,不仅降低了成本,兔肉品质也更好了。
如今,马军军的兔场存栏量已达1.5万只,月均繁育6000余只幼兔。通过种兔销售、鲜兔屠宰、深加工产品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网络,公司年产值不断攀升。
“我们现在年生产销售肉兔大概10万只,年销售额约800万元,并且还带动了周边兔子养殖户大概上百人。”马军军说。
目前,马军军拥有桑园村、文安驿镇、黑家堡镇三个自营养殖基地,位于稍道河村的1600平方米加工厂运转良好。更令人期待的是,位于延川县马家河食品加工园区、占地36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正在加紧装修。
“中央厨房投产后,我们将提供更高标准化的产品,预计年加工销售兔子可达50万只。”马军军信心满满。
站在兔舍门口,马军军目光越过眼前一排排整齐的兔笼。这些笼中跃动的生机,将带着他热切的期待,翻山越河,被输送到更远处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