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的胜利,使反动派大为震惊,蒋介石于1935年4月20日,命令东北军王以哲第67军3个师和驻郑州的唐俊德第95师开入陕南,同第40军、第44师和陕军一部,共30多个团的兵力,统由杨虎城指挥,向我军发动第二次“围剿”。这时我军正在进行战备整训。不幸,徐宝珊同志病逝于龙驹寨,吴焕先代理省委书记。5月上旬,敌人开始行动,第67军9个团和95军3个团展开在洛南县城以东以北,向南进攻;44师4个团由郧西县上津向北进攻,40军5个团和陕军38军4个团、警1旅2个团、警2旅2个团、特1旅2个团,则从南到北配置在安康、镇安、柞水、蓝田一线,在西面堵截我军。我军觉察敌企图后,南下郧西地区。5月下旬,省委在郧西开会,研究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我因伤重仍未参加会议,只是向政委吴焕先同志介绍了中央苏区反对敌军第三次“围剿”时,以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省委决定:陕南山大、无公路、人口少,敌军后方补给困难,必然采取速战速决作战方针。我游击师就地坚持,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广泛开展游击战,红军主力则采用“诱敌深入,先拖后打”方针。6月初,我军由郧西县二天门出发,向北直插高县地区。6月4日夜,5日晨,先后在商县的高洛镇附近,与敌110师、129师遭遇,毙伤敌团长以下200余人和缴获部分武器。战后,我军继续向北,插到敌67军背后,又东转庚家河地区。我军向北跳到外线后,敌原来部署北面敌军向南、南面敌军向北合击我军的矛头改为都向北。我军又掉头向东南,大踏步前进,继续在外线调动、分散和疲惫敌人,创造战机。6月10日,我军从庚家河出发奔向东南,6月13日包围商南县城,6月14日打下富水关,进占青山街,俘敌44师营长以下官兵170多人。这一突然行动,使北顾商县、洛南之敌,又被牵向东南尾追我军。我军又远程奔袭荆紫关。这里是鄂豫陕3省边界,有敌44师的后方临时补给站,由一个营驻守。我军以手枪团化装成敌44师部队,经130多里急行军,于6月16日午前,通过敌外围警戒线,受到敌警戒部队的列队迎接,我未费一枪一弹将其缴械并迅速进到荆紫关城下,守敌发觉,急闭城门向我军开火。这时我223团跑步赶到,搭人梯强行登上城头,占领了全城,残敌向东南逃走。这次战斗,歼敌一个多连,活捉敌第44师军需处长,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时敌67军3师、第44师和陕军警1旅等部,均向荆紫关蜂拥而来。但敌人的部署已被我打乱,部队也拖得相当疲劳。敌44师因疾病和逃亡,多数连队减员三分之一以上。6月17日,我军离开荆紫关向西挺进。杨虎城急调部队向西防我军北进;同时令第38军4个团、第40军115旅进到漫川关、上律一带,迎头堵击。
多日来,为调动和拖垮敌人,我军日夜行军作战,十分艰苦。吴焕先政委多次讲话,说明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不能和敌硬拼,要等把敌人进攻部署打乱,拖疲劳了,再回头打它。这样,部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情绪。我军头顶烈日,沿着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急速西进。6月22日,在山阳县姚家湾击退敌40军115旅一部的阻拦后,由西岔河冒大雨转向西北。6月25日,回到根据地边沿的黑山街。这时,各路敌人都被甩在后面,距我最近的敌警1旅,也离我有4天路程。6月29日下午,敌警1旅追到黑山街附近。我军向西退到袁家沟口以西的桃园岭一带,这里是一条长10多里的深沟,两侧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蔽,利于伏击。这一带又是开辟比较早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我军即决定以这里为战场。7月1日,警1旅追到了袁家沟口。我军连夜循来路返回桃园岭。我军的部署是:223团占领袁家沟北面一线高地,225团两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和李家沟东侧高地,另一个营占领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第三、四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口以南高地,控制沟口,断敌退路,并担任警戒。7月2日拂晓,发现敌在袁家沟村西集合,尖兵已向西出发。我军军部立即发出攻击命令,冲锋号一响,各种火器突然向密集之敌猛烈射击。我223团首先从北面发起冲击,猛扑敌人。出敌不意,敌军当即乱成一团,慌忙向西逃跑,被我225团居高临下迎头打击。这时各个连队都插向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激战,敌大部被歼。旅长唐嗣桐率残部向南突围,遭我225团一部和第三路游击师阻击。敌占据一个小寨子顽抗,经我军多次猛攻,到午后将其全歼。战斗过程中,杨虎城一再电令离战场不到40里路的110师增援,但该敌始终未敢前进一步。
袁家沟口一仗,全歼敌警1旅,毙伤敌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千余条及许多军用品。我军仅伤亡80余人。唐嗣桐承认,士兵“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这一仗是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二个大胜利。战后,主力部队进行休整,游击师负责打扫战场,广大群众组织救护和转运伤员,许多山村的群众热情慰劳红军。袁家沟口区苏维埃还召开群众大会,庆祝红军打了大胜仗。为继续掌握主动,把敌人调出根据地,扩大影响,补充兵员和物资,根据省委决定,我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前锋直抵西安以南20余里的杜曲、子午镇一带。西安敌人大为震动,本来由华北调来要开赴天水阻止中央红军北上的东北军第51军也不敢动了。至此,敌第二次“围剿”被打破,根据地也进一步巩固了。
(选自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亲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