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朋文采下新鲜葡萄 夏日的延川县延水关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阵阵果香弥漫在空气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延水关镇东村三百亩桃园里,一颗颗桃子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桃香,惹人垂涎。
“我已经种了9年桃了。”农户贺春明满脸笑意,言语间满是自豪与喜悦。“早些年,因为不懂管理和技术,一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块钱,今年我一门心思在家照料这些桃树,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得多,桃子品质更是没得说,估计今年能卖5万块钱。”贺春明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后的喜悦场景。
除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贺春明的桃子口感更是一绝。咬上一口,鲜嫩多汁的果肉在口中爆开,香甜的汁水瞬间充满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欢迎大家都来我这品尝新鲜的桃子。”贺春明热情地向八方来客发出邀请,期待着大家能亲身感受这份盛夏的甜蜜。
另一边的桃子地里,村书记杜晓燕正在检查着今年桃子的品质。看着树上挂满的桃子,杜晓燕难掩心中的喜悦:“我们东村的三百亩桃园,主要种植五月红毛桃和黄心油桃。每亩地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现在,正值桃子成熟的黄金时期,咱东村的桃不仅品质好,口感更是绝佳,欢迎广大客商前来采摘品尝,一起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从枝头到舌尖,延水关镇东村的桃子承载着农户的汗水与希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最甜美的姿态,拥抱八方来客。
与此同时,在延水关镇新胜古村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如紫玛瑙般在阳光下闪耀,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走进种植户高朋文的葡萄大棚,只见他穿梭在藤蔓间不停忙碌。高朋文一边采摘着葡萄一边说道:“我种了6棚葡萄,尝试改变了务棚方式后,效果立竿见影。客户尝了都赞不绝口,直夸口感好。今年的葡萄不仅比去年销得快,价格也比去年高,收入肯定比去年多不少。”说着,他剪下一串饱满的葡萄,小心翼翼地放入地上的泡沫箱中。
新胜古村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产业规划。包村干部李浩浩正在棚内与种植户交流。“去年我们村40多座葡萄大棚总收入突破60万元,今年又新增了十几座标准化大棚,而且今年的葡萄果粒更饱满,口感也比往年更出色。镇政府还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预计今年能带动村民增收20多万元,这可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采摘、分拣、装箱……一串又一串的新鲜葡萄被摘下,放眼整个新胜古村,处处都是繁忙而热闹的景象。
同样,在黄河之畔的延水关镇石佛村则迎来了西瓜丰收季。走进村民高世卫的西瓜大棚,他正麻利地将最后一批西瓜蔓子装车。“我种了两棚西瓜,这阵子都卖完了。这些蔓子我要拉回去喂羊,空出来的棚我准备种胡萝卜,让土地不闲着。”高世卫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说道。
不远处,贺卫斌正在自家西瓜地里仔细挑选成熟的西瓜。据贺卫斌介绍,他种西瓜已经4年了,去年他种了1400多株苗子,获利两万多元。今年,他早早做足准备,种下2000株苗子。“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好。”贺卫斌笑着说。
石佛村党支部书记贺胜阳站在田埂上,望着成片的西瓜田,算起了经济账:“去年全村种了30亩左右西瓜,收入20多万元。今年虽然种植面积只增加了几亩,但西瓜价格高,预计收入能达到30万元左右。”贺胜阳介绍着,黝黑的脸庞难掩喜悦之情。
另一边,村民高世忠正小心翼翼摆放着三轮车上的西瓜,不久前,他的黄河滩西瓜也已成熟上市,“咱这西瓜口感好、个头足,回头客特别多。”高世忠一边将西瓜慢慢摆好,一边高兴地说,“这两天我正往延川运瓜,供不应求呢!”
从东村的桃子,到新胜古村的葡萄,再到石佛村的西瓜,延水关镇的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发展。这些甜蜜的果实,承载着农户的汗水与希望,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强劲“引擎”,驱动着延水关镇的村庄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未来,延川县延水关镇将继续依托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