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成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升级版”和发展趋势之一,专业志愿服务渐渐走入人们视野。社会上蕴藏着大量专业人才资源,医生、教师、律师、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体怀有服务社区的意愿,却常因缺乏组织渠道和有效平台难以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公共治理效能。在此背景下,探索党建引领专业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将重点探索策略,为破解基层资源不足、服务不优、参与不够等普遍难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强化组织引领,构建网格化志愿服务体系
党组织在推动专业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中起着引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服务体系紧密融合,确保志愿服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具体要在乡镇一级成立由党组织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社区干部、党员骨干、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代表组成小组负责制定清晰的行动目标和工作计划,使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围绕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符合党和政府推动基层发展的方针政策。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权,将其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实际问题;党组织还要带头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让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工作的严肃性和可持续性。网格化志愿服务体系是将整个社区按照居民楼的分布科学合理地划分成若干个大小适中的管理服务单元,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网格。党组织要为每一个网格配备专门的志愿服务力量,并清晰地界定每个网格服务队的职责范围,明确他们在自己网格内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网格内的志愿者对所在区域的情况最熟悉,与居民联系最紧密,能够及时发现网格内的问题和需求,党组织要建立党员与志愿者、志愿者与群众的常态化联系纽带,通过网格体系,居民有什么困难都能迅速反映到对应的网格服务队,服务队则快速进行协调解决。这样,服务力量就真正下沉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覆盖到每一栋楼,从而为支撑基层治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多元共治,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
党组织在推动专业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时必须积极引导和联合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深入社区与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以及有影响力的居民代表建立联系。通过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需求对接会让各方力量了解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居民的实际需求,过程中党组织要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和行动协同,消除合作障碍。同时,要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肯定和尊重各类社会力量的价值贡献,建立一套清晰透明的规则,明确各类主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具体路径和方式。这包括设计灵活多样的参与形式,提供专业技能服务、捐赠物资、提供场地、协助宣传推广、参与项目策划管理等,从而满足不同主体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此外,党组织还要关注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能够让社会力量看到参与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信任,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参与热情,最终使基层多元共治的模式可以持续下去。
注重机制创新,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提升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效能应建立系统化的志愿者能力提升体系,要求党组织根据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志愿者的个人特点设计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社区工作方法、沟通协调技巧、特定人群服务知识、安全防护常识;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志愿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此基础上,建立志愿者资质认证制度,为志愿者的专业成长提供明确指引和持续动力,并鼓励和支持志愿者之间的“传帮带”和经验交流,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逐步提升志愿者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党组织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精细化运作流程,明确不同服务项目的内容、流程、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志愿者服务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还要进行日常关怀,高温天应当为志愿者送遮阳帽和饮用水,冬天则要提供保暖物资;对持续参与服务的志愿者,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优先享受社区福利等方式给予回馈,从而让他们能更专注、更持久地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这一系列机制创新有助于将零散的服务行动整合为规范化的项目运作,通过将个体的服务热情转化为集体的专业力量,促进专业志愿服务真正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综上,党建引领专业志愿服务,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整合分散的志愿服务力量可促使服务直达群众身边;推动多元共治,激发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主体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合力;通过机制创新,志愿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显著提升解决社区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向未来,可依托数字化手段优化志愿服务供需匹配,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使社区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温暖家园。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