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1日
修桥铺路解民忧 点灯固坡护民安
——记富县牛武镇牛武村党支部书记白建生
  记者 任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富县牛武镇牛武村时,平整的水泥路上,晨跑的青年步伐矫健,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有序穿梭,几位老人慢悠悠地散着步,不时停下唠几句家常。路面泛着温润的光泽,与两侧挺拔的行道树相映成趣。微风拂过,裹挟着泥土的芬芳,爽朗的谈笑声此起彼伏。
  谁能想到,如今这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昔日却是坑洼泥泞,雨天出行更是艰难。而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村支书白建生十四载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2000年,白建生正式成为一名党员,2011年接过牛武村发展的“接力棒”。这位从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当家人”,望着村里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屋,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刚上任的白建生便将改善交通作为头等大事。为争取修路资金,他三天两头往返县城。“修路的事儿只要一有动静,老白就着急往外跑。”村民回忆道。
  修路期间,经常能见到白建生戴着帽子、拿着卷尺,逐段检查路基压实度;深夜里,他打着手电筒,查看混凝土浇筑情况。“路是村民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白建生说道。
  当崭新的水泥路竣工通车那天,全村老少都开心起来了。年纪大的村民更是感慨万千,“活了大半辈子了,终于看到土路变柏油路了。”
  2014年,白建生又将目光投向了河对岸那片集中的土地。由于土地与村庄隔河相望,给村民的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而连接两岸的是村里那座老旧石拱桥,桥面低矮,仅容小三轮勉强通行,每逢运送粮食,村民都要绷紧神经。而且经年累月的洪水冲刷,桥墩早已裂痕遍布、摇摇欲坠,汛期时湍急的河水甚至能漫过桥面,阻断所有通行。
  “必须建桥。”白建生攥紧拳头,再次踏上申请专项资金的奔波路。
  新桥选址在旧桥上游处,紧邻309国道。施工期间,白建生化身“全能管家”,白天协调机械调度;深夜打着手电巡查桥墩浇筑质量。历时几个月,新修的大桥横跨河面。铲车、重型货车畅通无阻,彻底消除了旧桥的安全隐患。“村民们这下可以放心通行了,我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了。”白建生说。
  2020年,看到本村4个小组居住分散,夜间出行连基本的照明设施都没有,村民们摸黑赶路时总免不了磕磕绊绊,甚至藏着安全隐患,这让白建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即与县农综办反复对接,为村里争取到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期间,他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就为了让每盏灯都能照亮最需要的角落。
  到了2023年,他又盯上了村里那栋墙皮剥落、门窗老化的办公室。“村干部办公的地方都不像样,咋好意思让村民来办事?”他一边念叨着,一边多次跑到帮扶单位沟通协调,终于争取到资金对院落进行硬化,把室内外粉刷一新,连老旧的门窗都全部换成了崭新的。看着亮堂整洁的办公区域,村民们打趣道:“现在环境好了,办事效率也跟着提上来,我们来这儿办事,方便又舒心。”
  时光转眼到了2025年,侯家沟村的道路护坡因雨水冲刷,出现了塌陷、滑坡的迹象,泥土石块时不时往下掉,严重威胁着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白建生第一时间向镇党委反映情况后,镇党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护坡项目落地后,白建生也带着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天天往现场跑,就这么连轴转了数周,坚固的护坡终于稳稳地立在了那里。
  站在修缮一新的护坡旁,白建生望着远处安然的村庄和田地,欣慰地笑了:“只要能保障村民安全,让大家安安稳稳过日子,再苦再累都值。”
  十四年来,从泥泞小路到平整水泥路,从隔河相望的困境到横跨两岸的石拱桥,从漆黑的夜晚到亮堂的路灯,再到守护平安的坚固护坡,白建生用一双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心。
  “白书记就像我们的主心骨,不管啥事儿,只要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村民们嘴里这句朴实的话,是对白建生最真挚的褒奖。这位始终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而他和牛武村的故事,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 未来我们村还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产业,不断提升村民的收入,真正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白建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