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宾鲍童羽 主持人陈晨:寻觅圣地往事,追忆延安年华。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学生鲍童羽。她热爱语言艺术,擅长朗诵和主持,积极参与各类朗诵与主持比赛,曾在多项市级和省级比赛中荣获佳绩,展现出出色的表达能力和舞台风采。
主持人远播:鲍童羽成绩优异,勤奋刻苦,还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体现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2024年,她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陈晨:请你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在成长经历中的红色文化情缘。
鲍童羽:我出生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着红色文化的熏陶。我的爷爷是一位老党员,经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参加革命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对党的历史充满了敬仰之情。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红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校里,老师也非常重视红色教育。我们经常开展主题班会、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旧址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也激发了我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特别是在革命纪念馆当“小小讲解员”和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引导,我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使命。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希望能够将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总的来说,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让我与红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好人生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远播:你第一次接触延安红色文化是什么时候?是通过什么方式?
鲍童羽:我第一次接触延安红色文化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次参观让我对延安红色文化有了初步认识,也激发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回到学校后,我开始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红色电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主题活动。这些经历让我更加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少年,应当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陈晨:延安的哪些红色印记最让你印象深刻?又是为什么?
在延安众多的红色印记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的驻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领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走进杨家岭,我被那简朴的窑洞所震撼。这些窑洞虽然简陋,但却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思想和战略决策。我站在毛主席曾经办公的地方,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
杨家岭不仅是革命的指挥中心,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这里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展示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次参观杨家岭,我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远播:作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请给我们分享一下。
鲍童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深知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我积极参与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努力将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2022年,我参加了陕西省第八届朗诵大赛。我选择了原创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来比赛。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故事,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了古今中外英雄们的事迹。在比赛中,我用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我的演讲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评委老师认为我作品里的小萝卜头与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隔空对话,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精神体现,非常感人。我也获得了总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次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加坚定了我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陈晨:能给我们谈谈你认为延安精神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鲍童羽: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于我们当代青少年来说,延安精神让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克服、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远播:你理解的新时代好少年的使命是什么?红色文化如何激励你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鲍童羽:我认为,新时代好少年的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不仅记录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蕴含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想起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革命先辈。在生活中,红色文化也教会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此,我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力求在各方面不断进步。红色文化是我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我坚定信念、勇敢追梦,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陈晨:在数字化时代,你觉得青少年可以用哪些创新方式传播红色文化?
鲍童羽:我曾经探索为山区小伙伴录制“有声故事”。我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创新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其更加生动、贴近生活;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为我们提供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渠道;还可以通过制作红色故事微电影、革命遗址探访记录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远播:哪位延安革命先辈是你的榜样?为什么?
鲍童羽:在我心中,张思德同志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延安革命先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张思德同志在延安时期,担任炊事员、警卫员等职务,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完成各项任务。他在一次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毛主席亲自为他题词,赞扬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让我明白,伟大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激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谦虚、踏实、奉献的态度,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服务他人、回报社会。
他的榜样力量让我坚定信念、勇敢追梦,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晨:作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你想对同龄人发出怎样的倡议?
鲍童羽:我想向同龄人发出倡议: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远播: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心中的“红色少年”形象。
鲍童羽:在我心中,“红色少年”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勇于担当、勤奋学习、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好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本领、拓宽视野,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