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朱玉做客清凉山融媒大讲堂
讲述新闻故事里的新闻人生
  本报讯(记者 方大燕 张鹏飞)7月14日晚,中国记协特聘授课专家、新华社原领衔记者朱玉走进清凉山融媒大讲堂,以《新闻故事里的新闻人生》为主题,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专题讲座。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延安大学师生、延长油田公司宣传工作者共同聆听了此次分享。
  讲座中,朱玉结合自身丰富的职业成长历程,将职业生涯中诸多经典案例娓娓道来。从以深挖真相为己任的调查性报道到对人性光辉捕捉的典型人物刻画,再到在融媒转型的浪潮中,新闻人变压力为动力的“主动融入”,每一个案例都生动展现了新闻人的社会责任与职业担当。这些案例不仅清晰勾勒出一名记者从青涩到成熟的职业足迹,更深刻诠释了在时代变迁中,新闻人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同时,朱玉还结合自己多年秉持的新闻理念,系统阐释了如何打磨优质新闻。她强调,优质新闻需要记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能力和真挚的情感投入,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挖掘核心价值,用真实、客观、生动的笔触呈现事件全貌。此外,她还分享了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新闻记者的经验,认为持续学习、勇于实践、坚守初心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场讲座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杜培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魅力和人文温度。而这一切,都承载着一个记者的初心和使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静说:“听了朱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多倾听、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更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志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薛春梅也表示:“朱玉老师这样的好记者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升基本素养,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在勇于挑重担的过程中成长和历练自己。”
  作为新闻界的标杆人物,朱玉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新闻教材。198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的她,曾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常务副总编、新华社音视频部编委。2009年,新华社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是国家通讯社中第一个以名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2011年,她被授予新华社最高荣誉——领衔记者,也是新华社中通晓采编播及涵盖文字电视等全媒体报道的全能型记者。在其职业生涯中,曾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并斩获多个全国纪录片大奖和报告文学奖。
  此次讲座,不仅为现场的新闻工作者和宣传人员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更激励着大家在新闻道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