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妙手仁“探”
——记延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郭晓贤的“三不”医道
    ● 郭晓贤主任接诊患者
    ● 郭晓贤主任查房教学
    ● 患者送来牌匾表示感谢
  通讯员 赵晓辉 陈琪璐 记者 宋伟
  在神经内科这片与大脑复杂迷宫搏斗的疆域,80后主任医师郭晓贤,以一双洞悉微毫的妙手,一颗永不放弃的仁心,诠释着医者的至高境界。她的从医路上,镌刻着三个醒目的注脚:“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诊断线索,不忽视任何一个细微的症状变化,不畏惧任何治疗过程中的风险”。这“三不”追求,是她悬壶济世的信条,更是照亮无数疑难脑病患者生命隧道的明灯。
  技术攻坚:毫微之处见真章
  2003年,郭晓贤从大学毕业,就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神经内科专业,这一干就是20余年。神经系统的疾病异常、疑难病症最多,越是这样,她对神经医学越加痴迷,兴奋而执着。2009年,医院派她去北京301医院进修一年的经历,为她打开了神经电生理诊断的广阔天地。她敏锐地意识到,这看似冰冷的电流图谱,是破解神经疾病密码的关键钥匙。学成归来,这把钥匙在她手中,成为了打开罕见病迷宫的利器。
  “从瘫痪绝望到重获新生”——
  2021年5月17日,刘女士(化名)被剧烈疼痛和难以名状的无力感折磨,辗转多家医院,诊断始终如坠迷雾,病情急转直下,竟至瘫痪在床,眼中尽是绝望的灰暗。“背疼了4天,腿也没有力气,就是刀割一样的疼……我是痛不欲生、夜不能寐,你想办法把疼给止住,行不行?”询问病史、查体发现患者合并双侧面神经麻痹,伴双下肢无力,近端肌力3级,远端痛觉减退,而这些症状因为疼痛剧烈而被忽略了。郭晓贤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俯身床前,耐心查体,指尖仿佛能感知神经的微弱呻吟。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吉兰—巴雷综合征。迅速完善各项检查,关键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如同拨云见日——果然不出所料: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个狡猾的罕见病,因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精准的诊断带来生的希望。当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奏效,入院第10天刘女士病情有好转,疼痛减轻、下肢肌力恢复。入院第14天,她在家人搀扶下颤抖着重新站起,可以下地活动,其他功能恢复正常。第23天,正是她生日的第2天,她在出院前,紧握郭主任的手,泪水无声滚落:“感谢郭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面“医术高明、医者仁心”的牌匾,承载着一位患者重获新生的千恩万谢。
  “为家族命运按下续航键”——
  一位中年患者,仅以“单腿麻木”就诊。在郭晓贤眼中,这绝非简单表象。电生理检查揭示了一个令人警惕的事实:四肢神经潜藏着广泛而隐匿的损害,与单腿症状极不相称。这指向了更深的可能——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随后的基因检测确认了诊断。这不仅解开了患者的病痛之谜,更如同一道预警,为这个家族的未来点亮了指路明灯。郭晓贤及时提供了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将预防的关口大大前移,为一个家族的命运按下了至关重要的“续航键”。
   生命守护:荆棘丛中辟生路
  面对复杂诡异的神经系统疾病,郭晓贤的“三不”原则,是她披荆斩棘的利剑。
  “撕开‘路易体痴呆’的重重迷雾”——
  从山西吉县辗转而来的李奶奶(化名),被反复的认知障碍、幻觉和莫名跌倒困扰,犹如困在混沌的迷宫中,连至亲的面容都已模糊不清。多家医院束手无策,仅能给予零散的对症治疗。郭晓贤没有气馁。她像一位敏锐的侦探,在老人颤抖的肢体、混乱的言语和异常的血压波动中,捕捉到帕金森体征、认知断崖、诡异幻觉与体位性低血压交织的独特“密码”。她果断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拨开迷雾,确诊为极易误诊的路易体痴呆。精准的药物调理下,奇迹发生了:老人浑浊的眼神逐渐清亮,竟能清晰地唤出儿子的名字,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家人面前。
  在“不可能”面前创造可能——
  “病情太重,建议转院……”这几乎是给一位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下达的“判决书”。多家医院的结论,让家属几近崩溃。面对巨大的风险和沉甸甸的责任,郭晓贤的选择是:“留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争取百分百的努力!”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她“不畏惧风险”的担当。她带领团队日夜守护,严密监测每一个生命指征,在心电监护的滴嗒声中,反复推敲、调整着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汗水浸透白衣,压力重如千钧,但信念从未动摇。终于,患者闯过了鬼门关,转危为安。这一刻,不仅是生命的胜利,更是医者“不放弃、不抛弃”精神最震撼的注脚。她常对团队说:“医生的天职,就是在‘不可能’的绝壁上,为患者凿出一条生路。”
  学科建设:筑巢引凤育栋梁
  2018年底,郭晓贤临危受命被邀请来到延安市中医医院组建全新的脑病科。面对一支由“散兵”和新兵组成的队伍、一片亟待开垦的“荒地”,她的目光坚定而深远:“前三年夯基垒台,后三年定向突破!”
  一个人强不算强,大家都强起来,强势互补,综合发展才算强。她如同一位严谨的工程师和辛勤的园丁,抓规范治疗,坚持从最基本的做起;抓人才培养,切实补充学科短板;抓诊疗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从而让科室连续创出新的业绩:
  统一规范,筑牢根基:从最基础的诊疗流程抓起,制定严格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生命线。
  分层培养,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年资、背景的医生,量身定制培养路径。送出去,全员完成全国三甲医院特色专科进修;请进来,请北医三院专家不间断指导。
  打造特色,建设学科:以脑血管病为中心,发展眩晕、癫痫、周围神经病等亚专业学科,实现区域内差异性发展,打造神经电生理特色,中西医结合发展科室。
  医者仁心:取舍之间见赤诚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诊疗能力超强的科室就建了起来,郭晓贤也拥有了不少的荣誉光环:她成为医院的优秀科主任、延安市优秀医师、延安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脑血管病专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眩晕专业委员常务委员,陕西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延安市卒中联盟协会副主席……然而这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双重压力与平衡艺术。她是医术精湛的科主任,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科室迎接国家癫痫中心评审的关键时刻,恰逢儿子中考的人生节点。深夜的办公室里,她审阅着厚厚的迎检材料,手机屏幕上,是家人发来的孩子挑灯夜读的照片。愧疚与责任交织,最终,她选择坚守岗位。电话那头,是孩子懂事的安慰:“妈妈,你放心,我能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她最坚强的后盾,孩子的懂事与自强,则是对她医者仁心最温暖的传承。
  父亲从教,母亲为师,书香门第的熏陶,自幼便在她心中种下济世助人的种子。如今,她不仅在临床一线践行理想,更将薪火相传:科室获批为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学科,连续三年蝉联医院教学比赛一等奖,多名医师通过国家癫痫医师、脑电图医师专业资格认证,科室获批国家一级癫痫中心、眩晕专病门诊,提高了亚专业学科发展。她不仅治病救人,更注重培养未来守护大脑健康的主力军。
  从青涩医学生到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郭晓贤的步履从未停歇。她的双手,既能操控精密的电生理设备,于毫微电波间锁定病魔踪迹;也能在危急时刻,以非凡的勇气和担当,托起生命的重量。她的心中,既有对医学技术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更有对每一个宝贵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守护。在神经内科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郭晓贤以她的“三不”医道,默默耕耘,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脑域卫士”,用智慧、勇气与无疆大爱,为万千患者守护着那片名为“思想”的璀璨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