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文明新风吹入怀 幸福指数节节升
——富县茶坊街道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记者 高乐 通讯员 王宁 罗文博
  “‘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集市每月‘出摊’,磨刀、理发、义诊样样有,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夏日午后,富县茶坊街道太和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居民李大妈手里攥着刚磨好的菜刀,笑着给身边人念叨。
  这热闹场景的背后,是该街道意识形态工作结出的丰硕果实,藏着思想引领与民生温度的双向奔赴。
  今年上半年,茶坊街道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该街道党工委将思想引导、文明培育等融进日常工作,让政策暖人心,让新风入万家。
   责任扛在肩 理论润人心
  “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功,得像种庄稼一样精耕细作。”该街道党工委把意识形态工作当成“一把手工程”,全盘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定期专题研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确保阵地不失守、导向不偏差。今年以来,共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2次。
  在茶坊街道精心编织的意识形态“责任网”中,党工委书记梁永辉为第一责任人,牵头制定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规划,定期组织党工委会议研究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加强对街道内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监管,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防范错误思想传播;分管领导石霞为直接责任人,密切关注辖区内舆情动态,做好引导和化解工作,同时抓好街道宣传思想工作和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政治敏锐性和舆情应对能力;街道其他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各自分管领域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条让每个环节都有人盯、有人管。
  在此基础上,该街道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组织集中学习6次;领导班子开展宣讲活动3次、讲党课3次;举办知识讲座、宣讲6场;发放学习书籍200余册,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变成群众能听懂的“家常话”,理论学习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宣传工作内外联动,有声有色。对内,向辖区群众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街道工作举措及成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凝聚力。开展道德大讲堂5次,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份。对外,展示街道工作亮点、特色及成效,树立良好形象。管好用好“富县茶坊”微信公众号,在市级平台发布信息11篇、县级平台发布4篇、街道平台发布6篇,让茶坊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新风拂面来 文明花正艳
  在富县茶坊街道,精神文明建设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从志愿服务的暖心守护到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从移风易俗的新风拂面到文明创建的硕果累累,一幅文明和谐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该街道以“用群众教育群众,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及惠民利民政策。围绕“一约四会”,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大力推行“283211”移风易俗过事模式。同时,通过“两说一联”、“123”工作法、走访慰问等形式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群众疑惑15起。
  为持续巩固街道“文明村镇”创建成果,该街道积极开展文明街道、文明村、“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创建活动,以及“身边好人”“卫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推荐身边好人好事,设立“红黑榜”并在全街道宣传。今年以来,已评选出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13名、文明家庭10户及“身边好人”“卫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30余人。
  如何把文明实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该街道党工委依托志愿者群体和爱心志愿团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亲帮亲、邻帮邻”。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用点滴善举筑牢民生幸福根基。截至6月底,街道在职党员志愿者注册率达60%,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次;3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村头巷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次,让文明新风拂面来。
  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辖区20个村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健身娱乐设施、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广场舞、运动会、棋牌游戏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引得男女老少都来凑趣,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涵养文明素养。
  从典型示范到全民参与,从文化浸润到民生服务,富县茶坊街道正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个角落,让群众的幸福感节节攀升。而今,茶坊街道上下正盘算着新打算:让公众号更接地气,让文化活动更对群众胃口,让分析研判更精准。就像街道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意识形态工作不用喊口号,把群众的思想引导顺了,日子过红火了,这工作就做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