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聆听河右岸的生命长歌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白东芹
  翻开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仿若踏入遥远而神秘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那里流淌着蜿蜒的河水,世代居住的鄂温克族人,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而哀伤的古老歌谣,在岁月长河中缓缓吟唱。
  鄂温克族人世代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繁衍生息。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地共生。狩猎是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每次出猎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萨满教信仰贯穿他们的生活,祭神仪式上,神秘的咒语、庄严的舞步,仿佛能与天地沟通,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作者以细腻笔触,生动勾勒出鄂温克族独特风情,让我仿若亲眼见到他们居住的“希楞柱”,触摸到驯鹿柔软的皮毛,感受到篝火旁温暖而热烈的氛围。
  然而,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平静的生活终究被打破。森林砍伐让曾经广袤的家园逐渐缩小,鄂温克族人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现代文明的冲击,更使他们传统生活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一代纷纷走出山林追寻现代生活,古老传统的传承出现断层。族人离散,曾经热闹的部落变得冷清孤寂,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熟悉的环境,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与精神寄托。
  即便身处困境,鄂温克族人依然如扎根冻土的古松,在寒风中坚守着生命的尊严。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从未改变。书中主人公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人类面对变革时的勇气与坚守。
  这部作品不仅是鄂温克族的民族史诗,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反思。它让我领悟到,民族文化与精神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无比珍贵。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追求物质进步时,是否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鄂温克族的故事如警钟长鸣,提醒我们珍视即将消逝的美好,守护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独特视角、动人故事与深刻内涵,令我沉浸其中,久久难忘。它让我对鄂温克族充满敬意,也促使我对生命、自然与传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