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两张八仙桌托起抗日蓝图
通讯员 段梁梁 记者 郝栋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下河滩二道街田家大院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如今,旧址内的一件件文物,仿佛是历史的“讲述者”,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
  走进瓦窑堡会议旧址,迎面是一排五孔坐西向东的砖窑。推开中间窑洞木门,走进会场,空间并不大,两张八仙桌拼成会议桌,六条长木凳和炕头就是与会人员的座椅。正是在这孔显得空间局促的窑洞,召开了改变时局和国家前途的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这些决议现在都以历史文献的形式保存在展馆中,它们是瓦窑堡会议的重要见证,记录着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惠卓琴说。
  “来到瓦窑堡会议旧址,看到这些文物,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献,置身于他们之前开会的场景,让我有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他们还坐在我身边,也深深体会到他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游客高枫梅告诉记者。
  在中山街毛泽东旧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与刘志丹握手见面时的一幅油画,墙上挂着一张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的老照片,炕上的小方桌燃着一盏陈旧却擦拭得很干净的煤油灯,仿佛诉说着90年前那个寒冬里,照亮中国前途的智慧光芒。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从理论和策略上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重大问题,推动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发展,并对长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王莉说。
  在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展厅里,一件件革命文物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每一件文物背后,都凝聚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这些革命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多年来,我馆一贯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从革命旧址的修缮到文物修复,都遵循着专业的保护原则。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开展红色教育宣讲、举办讲解员比赛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瓦窑堡革命旧址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馆长黄二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