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延平)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白延平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开展冠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睿心造影FFR)及循环阻力指数(IMR)技术指导下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该项利用“AI图像处理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表明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冠脉介入精准诊疗领域得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更表明医院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始终致力于让区域百姓能享受到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巧用检测明病因,介入手术除隐患。成功开展手术治疗的两名患者中,第一位患者系中年男性,1月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植入1枚支架。3天前出现劳力性心绞痛。入院后行CAG提示,前降支近段70%左右狭窄,右冠中段50%~6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两处60%狭窄,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这三支冠状动脉中具体是哪支导致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为进一步明确病情,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对患者进行功能学FFR和IMR评估检测,结果显示其前降支FFR值为0.83,IMR值为20.75,右冠FFR值为0.85,IMR值为19.19,回旋支FFR值为0.45,IMR值为26.39,确定回旋支为罪犯血管,需进行介入治疗。于回旋支远段药物球囊处理,近段植入1枚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回旋支,结果显示FFR值为0.88,IMR值为28.73,给予了患者精准治疗。
造影检测锚定病灶,功能评估优化治疗。第二位患者系心绞痛患者,入院后行CAG提示,前降支近段50%~60%狭窄,回旋支慢性闭塞,右冠远端60%狭窄;根据造影结果,优先处理回旋支。而前降支与右冠均为中度狭窄,继而对这两支血管进行FFR和IMR测量,结果显示前降支FFR值为0.84,IMR值为26.25,右冠FFR值为0.91,IMR值为17.52,证明该狭窄病变未引起心肌缺血,不需要放支架;回旋支正向开通后植入1枚支架,介入治疗术后测得FFR值为0.91,IMR值为16.49,冠状动脉血流恢复良好。
研究表明,中度狭窄患者(50%~70%)仅凭造影图像,会有35%的缺血病人会被忽略,错失PCI治疗机会。重度狭窄患者(狭窄大于70%)仅凭造影图像,会有20%的病人会被过度治疗,多放了支架。FFR指导的血运重建被冠名为功能性血运重建,从血管的解剖学狭窄全面进入到功能学评价时代,被公认为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的“金指标”,也标志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又进一步,特别针对临界病变、支架后及药物球囊扩张后的功能性评价,明显降低整体费用支出,为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