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锦怡 王恬
自2012年起,中国医科大学与延安市人民医院携手搭建起长效帮扶桥梁,将优质医疗资源源源不断引入这片红色沃土。作为第34批帮扶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李迎春教授肩负使命,于今年初来到延安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为肿瘤血液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洞察需求,精准把脉科室发展
近年来,随着血液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老区人民对治疗新技术、新方案的需求愈发迫切。李迎春教授一到岗,便迅速投身工作,扎根临床一线。她通过教学查房、参与多学科会诊等方式,精准剖析科室发展短板。依托中国医科大学深厚的医疗积淀,为肿瘤血液科量身定制了标准化加特色化的发展方案。
李迎春教授一方面引入最新临床指南,全面完善肿瘤血液疾病诊疗规范。从疾病的诊断标准到治疗流程,从用药规范到随访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梳理与优化,让科室的诊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另一方面,她结合陕北地区疾病特点,积极开展特色诊疗技术。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为科室发展锚定方向。
倾囊相授,提升团队专业素养
为提升肿瘤血液科医务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李迎春教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特长,精心筹备、倾囊相授。针对在延安地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贫血,以及血液肿瘤疾病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还分享了血小板减少、贫血及感染处理、血制品输注等方面的临床经验,以及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疾病前沿的诊治方法。通过理论授课,为科室医务人员打开了一扇了解血液疾病诊疗新进展的窗口。
除了理论教学,李迎春教授还十分注重临床实践。她坚持每周进行教学查房,带领医护团队深入病房,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耐心分析检查结果,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查房过程中,李迎春教授不仅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巧,还鼓励科室医生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引导年轻医生思考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
义诊下乡,传递医者温暖关怀
在帮扶期间,李迎春教授多次参加义诊下乡活动,为当地百姓送去专业的医疗服务。在义诊现场,她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仔细为他们检查身体、诊断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她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后续咨询和就医。她的热情服务和精湛医术,赢得了老区百姓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心系患者,全力帮扶见成效
李迎春教授刚到延安市人民医院帮扶时,有一位68岁的白大爷,因“贫血”反复辗转于多家医院,近3年来,在当地医院频繁输血,但始终未能找到病因,只能治标不治本。经多方打听,白大爷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该院。
入院后,在李迎春教授的指导下,医护团队为白大爷完善了各类实验室检查。经过一周的漫长等待,各项检查指标出炉,困扰白大爷多年的疾病终于被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面对这一罕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李迎春教授迅速组织全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结合白大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在精准治疗下,白大爷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终于摆脱了频繁输血的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帮扶,不仅是技术与经验的传递,更是初心与使命的践行。李迎春教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为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老区百姓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中国医科大学与延安市人民医院的持续携手下,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将不断实现蝶变跃升,在为老区百姓筑牢健康防线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医疗帮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