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明清·三朝封王的孙可望(二)
  孙可望同时铸造发行货币“兴朝通宝”,以利市场流通。他在云南的成功治理,对清廷统治下的地区和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吸引力。
  清顺治十年(1653),连时任偏桥、沅州的偏沅巡抚(辖今贵州施秉、湖南芷江)金廷献,也听其幕僚、湖南人丁大任说“滇中人民乐业,云南百姓恬熙,若不知有交兵者”。连远离云南且富甲天下的江南也流传“滇南,天下饶乐土也,其人隔绝山海,今犹袭冠带以居”。清军入滇前夕,云南还呈现出“粮草山积”“钱粮有余”的盛况。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建立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贵州,为孙可望赐名朝宗,封景国公、冀王,但他“犹不受”。李定国等劝孙可望派杨畏知与明谈判,孙可望虽表面答应,暗地却派出精兵赴南宁杀死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年底南宁又陷落,朱由榔逃到濑湍。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龙所,改名安龙府,答应每年向永历帝送钱粮,以供皇室开销。永历帝允许其今后大小战事可以先斩后奏,使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可望遂自设内阁六部等官,立太庙,定朝仪,改印文为八叠”,俨然以皇帝自居。
  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正式建立后,李定国留在云南继续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负担,使滇南出现较为安定的局面。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鼓励大家读书,承诺以后恢复江山,就让他们做官。孙可望却不顾“联明抗清”大义,妄图割据云南独霸一方,二人的裂隙进一步加深。
  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李定国率东路军进入广西,取得桂林大捷,乘胜横扫湘、赣,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击败清军数十万,收复湘、桂、赣数省,约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权手里。孙可望看到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非常嫉恨,他不仅扣发李定国的犒银,制止永历帝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而且千方百计加以谋害。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1653)正月,孙可望率“驾前军”东进沅州(治于今湖南芷江)。孙可望三天内给屯驻宝庆(湖南邵阳旧称)的李定国连发七封信,催其前来沅州议事,欲乘势将其杀害。李定国得知孙可望的谋图后,复信劝其以抗清大业为重。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领兵前去攻打,部下不少将领愤而倒戈投奔李定国。为顾全大局避免自相残杀,李定国不得已离开湖南,南下广西柳州,转攻广东肇庆、高州、廉州、雷州诸州府。当年二月,清军得知孙、李内讧,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追赶李定国的“驾前军”在宝庆相遇。孙可望骄傲轻敌,被清兵杀得大败,急忙逃往峒江,此时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孙可望逃回贵州,自知大势已去,遣其大理卿杨惺先赴湖广、云贵、两广经略使洪承畴军帐,尽告云南、贵州大西军虚实,以作投降见面之礼。顺治帝闻奏大喜,“诏封义王,慰谕之。寻遣学士麻勒吉等赍敕印册封”。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二月,清廷在长沙举行孙可望册封典礼,旋即召他进京见驾。五月初二,孙可望到达北京。清廷命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大批高官显爵出城迎接,场面相当隆重。次日,顺治亲自在太和殿接见孙可十天之内,皇帝赐宴就达三次,赐银两次共一万二千两,另外赐给府第、锦袍、朝衣、绸缎等,“又官其部将陈杰、刘天瑞等百余人,命隶汉军正白旗”。此时的孙可望红极一时,对清廷感恩戴德,并请求带兵南下云南追剿南明残余。清廷似乎对他并不放心,未予批准。
  顺治十七年(1660),孙可望上疏辞去封爵,顺治帝不许,遣人安慰。不久孙可望卒于京城,死因不明,赠予谥号“恪顺”。其子征淇、征淳袭爵不久也不明不白死去。征灏再请求袭爵,御史孟飞熊上疏反对:“可望,献忠余党,久据滇、黔,负固不服。及为定国所败,穷蹙来归,滥膺非分。宜即停止,或以次降等。”经过朝臣商议,降其爵位为世袭慕义公,后来官至兵部尚书,谥号清端。其子再降袭一等,为阿达哈哈番(即汉文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六年(1771),削去爵位世袭之名分。乾隆四十一(1776),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名为“崇奖忠贞”“风励臣节”,实际上明白无误地把投清的洪承畴、祖大寿、冯铨等一百二十余名前明文武大臣统统打入另册,视为“贰负之臣”,封王之爵的孙可望也在其列。尽管如此,他为百姓所做的一些好事仍被人们铭记不忘。
  孙可望赋闲京城期间,时任延长知县舒畅,以本县包丁银负担过重上疏朝廷,孙可望也面奏皇帝请求减免,得到恩许,减轻了延长百姓沉重的赋税负担,又为本县驿站捐马十五匹。“自是人民复业,县治尚有一线存者,可望之功也。乡人建祠立坊,春秋祭报,世世载之”。其事见载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时任延长知县王崇礼所撰之《延长县志》。民国《延长县志》亦载,县城东门的孙可望祠与石牌坊当时尚存。此遗迹遗物悉已不见踪迹,诚为可惜!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