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0日
“拆弹”记
通讯员 赵锦怡 张芬
  “也就是近期生理期时会痛经,月经量比之前多了不少,但我真的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郭女士(化名)从没想到,原以为只是单纯看个痛经,却发现子宫里竟藏着日渐膨胀的“定时炸弹”……
  经量多+痛经:竟是子宫肌瘤在“搞事”
  今年44岁的郭女士平素月经规律,但近一月无故出现经期延长伴下腹疼痛,于外院就诊后,考虑多发性子宫肌瘤,为进一步治疗,来到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行妇科检查,宫体及双附件有明显压痛,遂以“子宫平滑肌瘤”收住妇科。
  入院后,妇科张芬副主任医师、刘宇副主任医师对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其子宫大小达 13cm×10cm×10cm,已接近怀孕四个半月的大小。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密密麻麻长满了肌瘤,最大的一个直径约8厘米。
  “若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肌瘤可能继续长大,不仅月经量会越来越多,引发继发性贫血,还会压迫膀胱、直肠,导致尿频、尿急、排便困难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张芬副主任医师解释道,郭女士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等了。
  多重难题叠加:大子宫+肥胖+粘连
  手术迫在眉睫,但郭女士的情况让手术难度陡增:
  一是患者体重达172斤,腹腔脂肪多,腹腔镜操作空间狭窄,视野容易被遮挡;
  二是曾有过两次剖宫产经历,盆腔粘连严重,子宫和膀胱、大网膜“粘”在一起,分离时稍不注意就可能损伤周围器官;
  三是肌瘤数量多、个头大,腹腔镜下要精准切除子宫,还要避免大出血,对技术是极大考验。
  此外,郭女士还伴有盆腔炎和阴道炎,必须先抗炎治疗,等炎症好转才能手术。“传统开腹手术虽然视野清楚,但伤口大、恢复慢。”张芬副主任医师和刘宇副主任医师反复评估后认为,只要做好精细规划,腹腔镜微创手术还是有希望的——既能彻底切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让患者恢复更快。
  妇科团队和手术麻醉科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考虑到患者没有生育需求,且子宫已被肌瘤严重破坏,决定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4小时“拆弹”:在“迷宫”里精准操作
  手术当天,在手术麻醉科杜佳慧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张静、栾忻的配合下,由张芬副主任医师主刀,刘宇、苗润燕副主任医师协助进行手术。当腹腔镜镜头进入腹腔,医生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盆腹腔广泛粘连,子宫还和大网膜粘在一起,被“吊”在前腹壁上;膀胱和子宫前壁致密粘连,分离起来格外费劲。
  “就像拆一堆缠在一起的线团,得一点点理清楚,既不能伤到周围器官,又要彻底切除病灶。”张芬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小心翼翼分离粘连,慢慢暴露肌瘤——宫底有多个肌瘤结节,最大约8cm×7cm。凭借精湛的腹腔镜技术,手术团队在狭小的盆腔空间里精准操作,避开丰富的血管,一点点剥离、切除。4个小时后,这场高难度的“拆弹”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郭女士恢复良好。出院后,为感谢医护团队的精湛技术和悉心照料,她特意委托家人送来锦旗,字里行间满是对妇科团队的信任与感激。
  其实,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像郭女士这样拖到这么严重的并不多见。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别当成小毛病:1.月经变乱:经期延长、经量突然变多;2.肚子不舒服:痛经加重、下腹坠胀;3.异常症状:摸肚子能摸到硬块,或出现尿频、便秘。
  “很多人觉得肌瘤没症状就不用管,其实定期检查很重要。”张芬副主任医师说,早发现、早干预能避免肌瘤长成“大麻烦”,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复杂肌瘤,也能通过腹腔镜等技术实现精准治疗,让患者少受罪、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