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誉,字君实,号涑水,又号雪崖。安定县瓦窑堡(今子长市瓦窑堡镇)人,武进士出身,先后任福建总督府连江营游击、长福营参将,戍卫闽江入海口一线海防前线十余年,忠于职守,常备不懈。他精于练兵,善抚士卒,将士用命,海防无警,颇得上司器重,但不幸英年早逝。其人其事,主要见载于知县吴瑛、王鸿荐编撰的《安定县志》、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光绪《福清县志》中。
康熙五十五年(1716),史誉出生于安定县(今子长市)一个书香之家,先祖文胜任职宁夏广文县。曾祖赞衮,字星烂,贡生,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先后任三原县儒学训导、耀州学正(道光《安定县志》)。祖父史顼,贡生出身。史誉“生有异质,长而端凝”,幼读诗书,尤喜习武,雍正五年(1727)年方十七岁,考中武秀才。雍正十年(1732)再中乡试武举人。乾隆元年(1736)高中会试武进士,钦点一等侍卫,赏赐孔雀花翎。祖父亦以孙贵,获封奉政大夫。乾隆五年(1740),特授从三品武官福建总督府连江营游击之职。连江地处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福州城,北控闽浙通道,南扼闽江入海口。南部琯头镇有南龟岛、北龟岛两岛,素称“双龟锁口”。双龟岛外更有壶江岛、川石岛、粗芦岛、五虎礁等横列海口,号称“五虎守门”。史誉镇守此海疆军事重镇三年,忠于职守,甚得上司赞誉。乾隆八年(1743),“督、抚、镇各宪嘉其绩,以操守廉洁,办事勤谨荐于朝,寻召见,转闽省长福营参将”,位在镇总兵、副将之下,为正三品武官。
长福营,康熙元年(1662)改福清营而置,驻于长乐县(今福州市长乐区),置衙提军都督府,领左、右两军,分别负责长乐、福清两县陆上防线,故名长福营(亦称长乐营),为省城福州前沿门户。史誉深知长福营防线对福州城安全的重要性。“拊摩简阅,曲尽其道,休休乎有古儒将风。不三年,各宪又以其政绩上闻。”乾隆十一年(1746),举荐史誉擢升从二品副将(雅称协镇、协台),但可惜的是,未及朝廷任命史誉便猝然病逝,年仅三十二岁。总督、巡抚、协镇“各宪闻之,无不咨嗟悼叹”。遂责成沿途驿站不惜千里迢迢送归故里安葬。安定知县高公亲临吊唁,并赠“北□持春”匾额。
史誉身后有子大忠,字论思,国子监生。从小习武,善骑射,周边邻邑武科登甲者,多出其门。有孙辅清,字伟臣,号雪崖,乾隆五十二年(1787)武秀才。乾隆五十七年(1792)乡荐入京会试,授职武略骑尉,无意功名,辞官不做,回乡奉养双亲。安定儒学训导为之撰《雪崖史公孝行序》,见录于道光《安定县志》卷八《艺文》。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