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圣地根脉深 鱼水情愈浓
——我市持续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白雪 王雄 魏巍
  宝塔山巍然耸立,延河水奔流不息。今年,延安再次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实现“十连冠”的殊荣。作为双拥运动的发祥地,这片红色热土上,军民鱼水情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愈发浓厚,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军民协奏曲。
  双拥传统深入血脉
  “延安军分区帮我们建起了樱桃园,有了产业,大伙儿有事做了,钱袋子鼓起来了;给村上装了路灯,我们再也不怕摸黑出门了;建起老年幸福互助院,老年人在这儿生活得有滋有味儿……”说起延安军分区对村上的帮助和支持,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宋东伟滔滔不绝。
  延安是革命老区,更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多年来,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军民始终延续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将鱼水深情融入发展血脉。
  如今的延安,双拥故事在新时代不断续写,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正成为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双拥之花在黄土高原上常开不败。
  “2023年7月,我第一次见到海军仪仗队,在与海军叔叔同升国旗,共唱国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庄严和神圣,我长大以后也想成为一名海军……”延安希望小学的学生常馨雅说。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延安希望小学与中国人民海军参谋部的双拥共建,已持续多年。
  “红领巾与深海蓝的相遇,总能点燃孩子们的从军梦。”校长周三红望着孩子们模仿军人队列的身影,感慨地说,“延安红与海军蓝,就这样通过双拥紧紧连在一起,红色基因就在这一来一往中代代相传。”
  这样的场景在延安的校园里很常见。各学校用活红色资源,邀请官兵开展军训、讲军事课,让国防教育成为课堂标配。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与军人的海魂衫、迷彩服交相辉映,恰似老区大地上最鲜亮的色彩。
  军政军民亲如一家
  清晨的阳光洒满枣园革命旧址,中央书记处礼堂内,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成员袁剑丽正对着两张古朴的圆桌,向游客讲述一段温暖的往事:“1943年,这里曾宴请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为他们祝寿。延安时期党中央在正确处理军民关系上,开创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子,就是‘拥军拥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政策。”
  礼堂墙上,“为群众服务”的题词历经八十余载风雨,依旧熠熠生辉。
  “这是1943年10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机关干部题写的,”袁剑丽抚摸着题词展板,眼神里满是崇敬,“当时就要求领导干部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主动帮群众办实事。所以,那时候的延安,党群干群亲如一家,双拥的锣鼓声就是从枣园这里传遍全国的。”
  正是这股扎根群众的力量,让延安成为双拥运动的源头活水。如今,这份传统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市双拥办常年组织拥军优属活动,每逢春节、八一,慰问队伍的脚步总会走遍军营哨所,把老区人民的心意送到军人身边。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那是一方神奇的土地……”7月15日,我市组织相关人员赴延安舰开展“情系延安舰 共铸强军梦”系列活动,深化军地情谊,共叙鱼水深情。伴随着悠扬的《到延安去》旋律,“延安故事会”宣讲活动在三亚某海军基地礼堂拉开帷幕。
  宣讲员们以生动鲜活的讲述,再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青年不畏艰险、奔赴延安的热血历程,带领延安舰官兵重温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岁月。台下官兵在感动中深刻体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家共同唱响《铁血蓝盾》,嘹亮歌声中,红色基因与强军信念交织共鸣。
  “这安塞地椒羊肉的香味,一下子就想起了延安的味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商务局联合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带着满满“延安记忆”走进了军营:滋滋冒油的延长烤肉、酸辣爽口的李老二羊蹄、香而不腻的胡老大香肉夹饼,还有亚军面皮、川云酸菜面、安塞地椒羊肉剁荞面、老师家羊杂碎……一道道带着黄土高原烟火气的美食,搭配甘泉豆腐干、延川红枣、黄陵翡翠梨汁等特产,让官兵们在舌尖上重温“家乡味”。这桌特殊的“双拥宴”,不仅暖胃更暖心,更转化为官兵们扎根军营、矢志打赢的澎湃动力,成为军政军民情深意浓的生动注脚。
   赓续军民鱼水深情
  “部队训练场地扩建、用水用电保障、官兵看病就医……这些事,我们件件放在心上。”延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共建科科长崔延梅说。
  一串串数字格外亮眼。投入390万元支持延安舰通道文化建设并慰问官兵,投资265万元帮扶空军某雷达连改善基础设施。
  更具创新的是“五兵工程”的打造——兵支书带领村民致富、兵教师培育红色幼苗、兵经理助力产业发展……这些带着军旅印记的身影,成为连接军地的重要纽带。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之年,双拥工作更要跟上时代步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华说,今后,将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在全国走在前、作表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延安双拥力量。
  谈及未来,他的规划清晰而具体: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让部队需求与地方资源精准对接;解决官兵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让军人安心服役;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拥军,让双拥从政府主导变成全民行动。
  夕阳西下,从延安枣园窑洞的点点星火,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延安这座双拥运动的发祥地,正以红色基因赓续军民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