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福,洛川县老庙镇人,约生于咸丰七年(1857),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享年四十五岁。曾经参加平定陕甘回汉内乱、驱除阿古柏收复新疆、反击八国联军、攻打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等诸多战事,在陕北清代历史上尚属鲜见。
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不堪清王朝的压迫及民族歧视政策,遂以任五、赫明堂等为首,在华州(今渭南华州区)揭竿而起。不久,陕、甘、宁、青的四方回民纷纷响应,势力迅速壮大,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反动统治。回民起义波及洛川,同治五年(1866)七月,回民起义军马长顺、颜得一所部攻破洛川杨舒寨子,随后又连续攻打土基镇黄连河、老庙镇化石等村镇,占领黄龙山一带。同治七年(1868)正月,清政府调左宗棠渡河入陕,平定甘陕“回民事变”。左宗棠调集重兵,兵分四路,其中南路以高连升、周绍濂、魏光焘三支大军分别由宜君、中部向鄜州推进,形成一张天罗地网。在此期间,王明福参加了左宗棠所统率的大军,编入被左宗棠招降的陕甘回汉农民军董福祥所部甘军“董字三营”,转战于陕、甘、宁、青。正当西北平叛之战如火如荼之际,英国、沙俄帝国主义者趁火打劫,支持西域浩罕国军阀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洪福汗国,企图分裂我国,奴役压榨新疆各族人民。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请缨西征,决心驱逐阿古柏侵略者,收复新疆。王明福在新疆收复之役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副将。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外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时任甘肃提督董福祥奉旨入京,保卫首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九日,董福祥率部进入北京,驻守永安门,王明福所部奉命把守故宫后宰门。六月二十日,清廷命令董福祥率部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素以作战勇猛著称的王明福在义和团义军的配合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带领士兵攻打东交民巷日军领事馆。经过浴血奋战攻破日军防线,日军溃不成军。在装备精良的敌军面前,缺乏炮火的清军打打停停,持续五十余日始终未能攻下东交民巷使馆区。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自通州进攻北京,董福祥、王明福率军在广渠门与英国军队作战,下午二时,广渠门被攻占,董福祥军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继续抵抗,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八月十五日,慈禧偕光绪帝西逃,董福祥担任随驾扈从大臣,于十月二十六日抵达西安。慈禧以王明福作战有功,授予正二品南阳总兵之职。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要挟清政府“惩办”主战派的文武大臣和抗战将领,王明福也在被“惩办”之列,迫使他坠金自尽。保家卫国、征战一生的爱国将才王明福最终以悲壮的结局黯然落幕。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