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丹这座红色的小城里,始终有一抹迷彩绿活跃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从边疆哨所到家乡的交通执法一线,25岁的李勇始终坚守责任与担当,用青春书写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作为陕西省第二批“情系国防”好民兵优秀典型,这个“00后”青年以军人的赤诚扎根基层,在交通执法的方寸岗位与应急处突的一线战场间,架起了一座连接民生与国防的坚实桥梁。
三职在身:军人特质融入日常岗位
清晨的阳光照进志丹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李勇已在电脑前逐项核对执法数据。每一个数字、每一份档案都透着不容差错的严谨,这是他退役后依然保持的军人特质。这位2000年出生的小伙子,是陕西省第二批“情系国防”好民兵优秀典型。退役后的他如今身兼三职:执法辅助人员的日常里藏着国防动员的考量,基干民兵的训练中带着老兵的较真,党建工作的细节里映着预备党员的初心。
“ 在部队时守边疆,现在守家乡,都是保家卫国。民兵是解放军的助手,办公室工作也能为国防添力,交通执法保障道路畅通,战时就是运输的‘ 生命线’。所以我更要严谨要求自己,做好做实每一件事情。”李勇说道。
训练场上传技艺:汗水守护“生命线”
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李勇对交通运输“ 生命线”的守护。脱下军装的4年里,他主动请缨担任民兵训练教员,把边疆服役时练就的军事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2023年,在南泥湾民兵训练期间,他带领队员在战术训练场反复打磨动作,最终斩获延安军分区“四会”教练员第三名,同时被志丹县保安街道评为“优秀民兵”。
“脱下军装还是兵,民兵的责任不能丢。训练场上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是军人的本分。”李勇的话语坚定有力。
严谨作风获认可:同事眼中的榜样
在部队养成的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早已融入李勇的日常工作。同事们总说,李勇的报表比教科书还规整,文件柜里的档案永远按紧急程度排列得清清楚楚。
志丹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文智评价道:“工作中的他,无论干什么事情,总能用军人的故事点燃大家的热情,这种精神和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保安街道武装部部长何仁靖眼中,李勇的“较真”里藏着对“兵”字的深刻理解。2021年刚退伍时,这个小伙子第一时间要求加入民兵应急队伍。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多次应急任务和民兵训练任务。何仁靖说:“他政治立场坚定,军事素质过硬,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我们街道的抗洪抢险、护林防火、抢险救援等应急任务。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这么认真的时候,他说‘民兵也是兵,不能含糊’,那股劲和在部队时一模一样。”
深耕岗位护国防:编写手册传意识
在李勇的办公桌抽屉里,那枚“优秀民兵”奖章与部队服役时的照片扎堆摆放,见证着这位年轻的“老战士”从橄榄绿到民兵迷彩的初心传承。
这两天,李勇正忙着两件事:白天在执法数据中梳理县域交通的国防潜力,标注出可用于应急运输的车辆和物资中转路段;晚上则在灯下编写《国防交通知识手册》,教同事们识别军用标志、理解交通法规中的国防条款。
“ 整理一份《县域交通国防潜力清单》,标注哪些车辆可用于应急运输、哪些路段适合物资中转,为国防动员提供‘活字典’。以后我也会多教同事们识别军用标志车辆,讲解交通法规里的国防条款,让大家在执法时也能多一份国防意识。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守在岗位上的普通人。”李勇坚定地表示。
从边疆哨所的星空到黄土高原的日出,从手握钢枪到笔绘交通蓝图,李勇的青春轨迹里,藏着中国青年对家国最生动的注解。当“00后”的身影出现在国防建设的各条战线,当“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化作日常岗位的坚守,这份跨越代际的家国情怀,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担当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