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栋 李勇锐 通讯员 闫婷 屈思哲
盛夏的延安,塬峁上的苹果树郁郁葱葱。这里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不仅装点着延安的山山峁峁,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不过,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考验,如何为苹果产业撑起“保护伞”?近年来,我市以科技赋能农业气象服务,通过建设气象科技小院、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气象指数保险等措施,为果农织密“防护网”。从实时监测到冰雹防御,从花期冻害预警到指数保险理赔,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助力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农业气象
实时监测未雨绸缪
我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极易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6月至9月,冰雹往往说来就来。这时候正值苹果生长关键期,是果农急需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时节。
家住洛川县凤栖街道芦白村的果农郝地宝,这几天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着锄草拉枝,说起现在果园的气温监测,他满怀欣喜:“我家有10亩红富士果园,通过‘苹安天气’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实时信息。在前半年花期冻害的时候,过去都是在地头上挂个温度计,现在待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实时的温度,非常方便。”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发展,2024年3月22日洛川苹果农业气象科技小院挂牌成立,该科技小院以洛川苹果气象实验基地为依托,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农村部门等资源,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延安模式,共占有土地22亩,业务用房380平方米,果园12亩。气象科技小院建设了地面观测场、集雨滴灌系统、苹果气象实验室、干旱胁迫试验场、病虫害监测区、生理监测区、坡地栽培试验区、花期冻害防御技术试验区和气候模拟试验室。
洛川县气象局副局长牛倩表示:“我们将着力加强科技小院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高校院所、企业等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密切联系,建立服务需求和攻关问题从生产一线中来,科技成果和生产产品全面融入农业生产的发展运营模式,为保障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气象力量。”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洛川已初步具备了开展苹果气象观测、试验、服务、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的条件与能力。建设科技小院带动将进一步完善苹果气象服务,提高苹果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保障洛川乃至陕北地区果业健康发展。
“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气象指导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把气象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应用到苹果产业发展之中去,让现有的设备和今后的研发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维护果农利益。”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李前进说。
科技护航产业安
保险兜底暖人心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茹子村,记者看到富县气象局在果园设立的特色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站,其由可视化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智能孢子捕捉系统、智慧联网型太阳能频振杀虫灯、网络高清智能录像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病菌孢子、农林气象等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农户通过互联网可对作物实时进行远程监测与诊断,实现对果园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防控,为果园的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目前富县有两个特色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站,一个位于交道便民服务中心茹子村,一个位于羊泉镇立石村。接下来我们会不断收集并分析得到的数据,研究其中的规律,为咱们以后苹果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富县气象局局长王春雷说。
按照保护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发展和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市政府印发了《2025年延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农户自缴一小部分,为果农果园风险兜底。
“我种有8亩富士苹果,这几年的天气比较反常,极端天气也多,这个农业保险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保费方面政府补贴力度很大,到农民手里就是一亩地每年只出20元,我这8亩地一共出了160元,买的保险把花期冻害和大风、冰雹这些灾害都囊括了。买了保险以后,即使在绝收的情况下,一亩地按政策也能得到1200块钱的理赔,能挽回不少损失。”农业保险的推广为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茹子村果农冯建荣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刘志超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我市气象部门计划在苹果花期冻害预报技术上攻坚克难,目前正在实施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该保险以气象数据为触发依据,把果园最低温度当作核心参数,再结合苹果花蕾期、花期、幼果期不同阶段的冻害阈值,实现按“气象数据说话”的精准赔付。只要温度降低到临界值,保险公司便会按照相关政策对果农进行理赔,这样就可以给老百姓补偿一定的损失。
精准防雹护硕果
立体监测保“苹”安
防雹减灾方面,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陕西省气象局、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我市开展冰雹源头防御体系建设,在吴起、富县建成X波段天气雷达两部,车载X波段天气雷达1部,联合研发了延安智慧人影预警指挥系统,对全市作业点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并接入预警指挥系统,建成雷达自动预警、智能作业指挥、地面作业点三大体系,大大提高了防雹作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023至2024年,全市成功防御了40多次冰雹天气过程。尤其是2024年,融合应用国家级业务系统和延安智慧人影预警指挥系统开展防雹指挥作业,作业效果显著,高效护航了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 目前我们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点有280余个,基本上实现了对全市苹果主产区的全覆盖,前期我们通过实施冰雹源头防御体系建设项目,对45%以上的作业点装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今年我们计划对剩余的作业装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为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心主任王晓飞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气象局通过加密布设果园气象站,结合卫星雷达和原有的地面监测站网,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气象监测体系,有效提升对黄土高原复杂地形的气象监测能力,通过建立延安次公里级及果业精细化预报模式,提高精准预报水平,通过研发并运用延安果业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立“苹安天气”微信小程序,提高精细服务能力。
市气象局副局长徐军昶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我市苹果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完善“立体监测、精准预报、靶向发布”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苹果气象服务保障水平,服务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