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小改变”撬动“大民生”
——延安市政协务实解决新区农批城货车通行难题
    ● 惠民政策的出台,从靖边县拉运到农批城的新鲜蔬菜可以及时卸货批发

  记者 王静 拓浪浪 牛恩远 王月
  “来来来,快来搭把手,蔬菜到了,抓紧时间往下搬。”
  “这次的辣椒、青菜、花白,还有胡萝卜看着非常新鲜。”
  “那可不,以前要等到晚上八点以后才能正常通行,现在白天只要错过几个规定的高峰时间段,就能正常通行,蔬菜的新鲜度也跟着提升了不少。”
  8月5日10时45分,延安新区农批城振国蔬菜批发配送中心门前,司机刘师傅矫健地攀到车厢上,熟练地打开包裹蔬菜的塑料篷,10吨多透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等着延川、延长等县区的蔬菜批发商前来采购。
  “以前司机拉着一车新鲜蔬菜,白天愣是进不了农批城,这样有时会遇到没有蔬菜可批发的情况。现在好了,司机们用手机下载交管‘12123’App,按要求申请个人车辆城市通行码,随时就能审批,之后避开几个时间段就可以通行,蔬菜新鲜度有了保障,我们商户也能多赚点。”在农批城经营蔬菜生意的王师傅说。这一变化的背后,源于延安市政协用“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难题”的务实实践。
  时间回到今年的3月5日,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在农批城调研时,多位商户反映了一个共性问题:由于交通管制,拉运蔬菜水果的大型货车白天无法进入市场,只能等到夜间才能通行。人能等,车能等,但新鲜果蔬“经不起等”,夜间卸货不仅增加人工成本,更主要的是长时间压在车里影响瓜果蔬菜的品质,直接损害商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 群众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延安市政协当即落实社法委与市交警支队对接,解决通行难题。经过多轮座谈、实地勘察,既考虑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的需要,也兼顾农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后,市交警支队特事特办,一个“柔性管理+精准服务”的方案最终落地——针对农批城的货运车辆,推出手机App“随到随申请、随申请随审批”服务,司机可根据卸货需求,提前通过App提交通行申请,交警部门在线即时审核,符合条件的车辆可在指定时段、路线通行,既避免高峰拥堵,又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延安市交警支队民警马京昕介绍,交警支队与市场管理方、商户代表、货车司机代表现场座谈,现场商讨市场供货货车的最佳行驶路线,推出交管“12123”App城市货车电子通行码申领模块,方便货车司机从手机端直接申请,切实把便民利民做在实处。
  为让商户尽快熟悉操作流程,5月9日,市政协与市交警支队组织农批城管理人员、商户、货运司机进行专门培训。“市交警支队业务人员手把手教我们App使用方法,详细解读通行规则。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我们水果的损耗,提高利益,确实是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圣祥果业批发区负责人潘新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 以前跑一趟农批城,得算着时间半夜进城,现在白天也能走,不仅省了住宿费,蔬菜还更新鲜,商户都夸我们拉运到的瓜果蔬菜质量好。”经常从外地往延安拉运瓜果蔬菜的司机李师傅说,新政策实施后,他的运输效率提高了不少,成本也降了。
  农批城主要由粮油、水果、蔬菜3大交易区联动运营,融合9大农产品业态,农副产品日均供货量超800吨,市场日均车流量超3000辆,承担了延安城区7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
  “ 进货量增了近三成,市场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农批城经理仲建峰算起“民生账”:市场80%以上的商户都靠大型货车运货,白天通行放开后,瓜果蔬菜新鲜度的提升让零售和批发稳中有升。商户笑了,市民餐桌更丰富了,也为农批城的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从货车白天进不了城的“小麻烦”,到App审批的“小创新”,延安市政协以敏锐的民生洞察力,用“绣花功夫”破解了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两难”。如今,农批城里新鲜果蔬从货车到摊位“无缝对接”,既装满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商户的“钱袋子”——这“小切口”里的民生温度,正是新时代政协工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