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栋)8月5日,记者从“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针对全市“7+25”现代产业链群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我市安排5100万元专项资金,累计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97项,撬动全社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6.52亿元,解决产业技术需求333项,产出并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52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2项。
“十四五”以来,围绕项目实施,我市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253个,总量达到553个,其中重点实验室9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新入驻企业和机构28家,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延安培训基地落地延安中心。
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36家,到2024年增长至1190家,年均增长59.30%;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6家,到2024年增长至361家,年均增长75.94%;瞪羚企业从无到有,截至去年年底总量达到了10家。我市还着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实,对2024年度首次认定的1家陕西省潜在瞪羚企业、166家新招引落地和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5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兑现奖补资金2277万元。
我市新引进专家团队6个,新增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围绕延安“7+25”产业链群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筛选匹配171名博士组建15支延安大学博士服务团开展服务。严格落实科研助理岗位就业,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设置科研助理岗位,2025年落实科研助理岗位35个,预计全年落实50个岗位。
我市还对2024年度6项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兑现补助资金5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促成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120项,共计4427.74万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2.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