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在国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商平台。在数字时代,平台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纽带,平台经济已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载体。但随着平台经济的疆域持续拓展,其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正借由各类社会现象不断显化。这些矛盾本质上是传统制度框架与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关系之间的张力显现,既关乎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也涉及技术异化与人类主体性的深层博弈。
一、平台经济体系下的异化新态
骑手作为平台经济催生的新型劳动者,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其与自身劳动的对立呈现出新的隐蔽形式。其一,骑手的劳动看似“自由”,实则被算法控制,骑手的劳动过程完全由平台算法决定,而非基于自身意愿。算法通过“预计送达时间”设定刚性约束,骑手为避免超时罚款,不得不超速骑行、牺牲休息时间,甚至放弃合理维权,劳动活动成为算法压迫下的机械执行,骑手沦为“算法囚徒”。其二,劳动成果被平台资本占有,骑手的劳动成果所产生的价值,大部分被平台资本剥夺,自身仅获得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报酬”。平台通过抽成、服务费等形式占有剩余价值,如一笔外卖订单的收入中,平台抽成比例可达20%~30%,且骑手需自行承担劳动损耗成本,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自身所得严重不对等。其三,骑手与自身劳动活动对立,平台劳动高度标准化、流程化,骑手重复“接单—取餐—送餐”的简单动作,无法积累复杂技能或职业成长空间。此外,平台将骑手归类为“个体工商户”,规避劳动法义务,实质是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而将“价值补偿”最小化,这是资本逐利性在数字时代的体现。
二、平台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失序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优惠”“低价”“便捷”成了这场竞争的主要标签。淘宝推出“闪购”、美团推出“神券”及低价商品的背后,均是以低价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商业逻辑。竞争的无序化也引发诸多现实问题。首先,资本的增殖本性驱使电商平台通过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本积累。平台投入大量资金补贴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并构建庞大用户基础和流量入口。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各平台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激烈角逐,就陷入了“内卷”式的低价竞争,投入资源却难以实现利润的同步增长,甚至压缩了利润空间,反映出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与市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次,电商领域平台间相互模仿竞争,形成类似“囚徒困境”的局面。当一个平台开启价格战,其他平台为了不被挤出市场,只能被迫跟进。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每个平台都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降价竞争,可当所有平台都这么做时,整体行业利润下降,陷入低水平竞争的“内卷”状态,这体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也是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在电商市场的具体体现。最后,电商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内卷”式价格战反映出当前电商平台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价格战使得平台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价格竞争中,忽视了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等真正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因素。过度的价格竞争还导致商家利润被压缩,影响了商家的创新投入和发展动力,使电商行业的发展陷入低效率的“内卷”循环。
三、平台经济秩序里的规则本质
在平台经济秩序运行的规则之下,某些平台的强制条款的合理性、公平性值得深思,如部分服务条款30个工作日的退款周期是否能被大众接受,平台的双向抽成是否具有剥削性质,中小型商户在平台秩序下是否有话语权等,这些都是亟待分析解决的问题。首先,平台经济中,商家强制条款本质上是资本将剥削行为“规则化”的产物,平台作为掌握数据、流量、技术等核心资源的资本方,通过强制性条款,掠夺超额剩余价值,其剥削手段采取强制商家缴纳“推广费”“技术服务费”等隐蔽形式。其次,平台作为数字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掌握规则制定权、解释权和执行权,而商家(尤其是中小微商家)缺乏对等谈判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条款,形成“平台主导、商家从属”的依附性生产关系。最后,电商平台宣传的“让利”,实质是迫使商家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平台强制商家参与“满减”“折扣”活动,补贴成本多由商家承担,导致商家“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形成“形式平等掩盖实质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背离等价交换原则的现象,最终使价值分配向资本倾斜——平台通过规则将商家的劳动成果转化为“数字地租”,商家的劳动仅能获得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价值”,甚至不足以覆盖成本。
破解平台经济的现实困境,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实现系统性重塑。针对劳动异化、竞争失序与规则不公的核心矛盾,当以“共享”理念矫正资本与劳动的价值分配失衡,通过制度创新明确权益保障、规范抽成规则,让发展成果惠及劳动者与商户;以“协调”思维破解内卷难题,引导平台从“低价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将资源投向技术研发与服务升级,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以“创新”动力重构发展逻辑,平台经济从资本主导的规模扩张,转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在数字生产资料共享、算法透明化治理中,构建兼顾当下效益与长远发展的生态体系。唯有如此,方能让平台经济既彰显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又承载起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要义。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