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热浪席卷黄土高原,延川县延水关镇却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与丰收的欢歌。从黄河畔金色沙地的西瓜,到郁郁葱葱的桃园;从现代化大棚内挂满藤蔓的葡萄,到缀满枝头的青涩幼梨……一幅由各类水果共同织就的“一村一品”特色水果长卷,正在延水关镇的山水间热烈铺展。
走进石佛行政村,黄河在烈日下泛着细碎的金光。河滩上的瓜田里,浓密的藤蔓恣意伸展,一颗颗饱满的西瓜如同镶嵌其间的绿宝石,静待新鲜上市的高光时刻。
种植户贺胜阳在瓜田间熟练地除草、理藤,确保每颗西瓜都能充分沐浴阳光。“咱这瓜是黄河滩沙土里长出来的,个大、瓤甜、口感沙,客商抢着要,吃过都说好。”贺胜阳言语间满是自豪。黄河沙地赋予了西瓜独特的品质,成为石佛村响亮的“甜蜜名片”。
沿着湍急的黄河向上而行,便来到了新胜古行政村。高空俯瞰,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在黄河岸边,场面蔚为壮观。步入大棚,瞬间被浓郁的葡萄甜香包围。抬眼望去,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葡萄挂满藤蔓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紫色光泽。种植户高鹏文穿梭其间,一边采摘成熟的果实,一边精细打理枝叶。“我有6个大棚,4棚葡萄、1棚西瓜、1棚小瓜。西瓜小瓜已售罄,葡萄也卖了三分之二,目前正大量上市,品质绝对好。”高鹏文信心十足。
在东村行政村的桃园里,成熟的毛桃、油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们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桃子从枝头摘下,仔细筛选后放入包装箱中。一箱箱新鲜采摘的果实很快被装车运走,即将发往各地市场。果农贺太阳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种了七八亩桃。去年因为雨水少、干旱,还卖了四五万块钱。今年桃子熟了,欢迎大家来采摘品尝。”
东村行政村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为桃子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这里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形饱满周正,更兼具脆甜口感与浓郁风味,凭借出众品质赢得市场广泛青睐。包村干部惠艺源说:“全村桃树300余亩,仅桃子一项,年收入就达90万元左右,是咱村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正如东村的桃子有着鲜明特色标签,李家迁的玉皇李,也同样带着专属的名片。此刻,李家迁行政村的玉皇李种植园,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成片的李树枝条被金黄的硕果压得低垂,浑圆饱满的李子宛如精巧的玛瑙缀满枝头。果农冯世贤穿梭在树林间,精准地挑选出熟透的玉皇李放入筐中。他说:“我种了六七亩,今年挂果特别好。皮薄肉厚口感佳,地里采摘价8元到10元,很快就能卖完。”
作为当地精心培育的特色水果,这几年,李家迁行政村借助玉皇李搞起了玉皇李采摘暨民俗文化节,不仅引得大批游客前来寻购品尝,更为玉皇李树立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元说:“总共有150多亩玉皇李。自从2017年办玉皇节后,销路大开,村民收入大增。去年总收入140多万元,果农不用出村,在地头就能把李子卖光。”
比起盛夏采摘时的热闹喧嚣,贯头行政村的梨园正进行着一场静默的守护,为秋日丰收积蓄力量。眼下,正值砀山梨生长的关键期,果农们手持特制袋,娴熟地为青涩幼梨套袋。“套袋能防虫、保品相,对生长没影响。”果农曹桂梅解释道。
在巩固砀山梨优势的同时,贯头行政村正大力推进梨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实现品种优化与市场互补。其中,玉露香梨作为重点培育品种,种植规模已达265亩。村监委会主任张小宁说:“砀山梨是咱村老牌产业。近两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又引进了口感好、价格高的玉露香梨,很受村民和市场欢迎。”
如今,特色水果产业如同强劲而甜蜜的血液,流淌在延水关镇的乡村脉络中。通过“全域覆盖、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科学规划,精准激活了各村的资源禀赋,有效推动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以聚人气、富乡亲、强集体的显著实效,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凝聚起各村共谋发展的坚定信心。
“ 全镇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其中李家迁的玉皇李、孙家山的杏、石佛的沙地西瓜、东村的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不仅弥补了全镇的产业发展短板,同时也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延水关镇党委副书记李金龙说,下一步,延水关镇将在产业的精细化管理上下大功夫,积极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