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精耕“煤田”巧算“金账”
——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深化经营理念创效超亿元
  通讯员 杨新亚
  洞悉全局,才能精准落子。
  今年以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四种经营理念”主题系列活动,将“四种经营理念”与矿井安全生产、生产经营、降本增效等各环节、全链条深度融合,激发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更高效率和更大潜能,释放发展活力。
  做好煤炭开采里的大文章
  作为公司主力矿井,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二号煤矿践行用营销思维抓生产理念,通过优化矿井生产设计,紧盯煤炭开采源头、过程和末梢管理,最大限度“吃干榨净”煤炭资源。
  前段时间刚刚投入开采的424智能化大采高超宽综采工作面,宽度达到了350米,煤层平均厚度5.1米,走向长度2935米,可采长度2635米,可采储量612.2万吨。
  “相比之前常规采面300.5米的布置,这次的424工作面就超出了49.5米。按照采高5米、开采长度2635米,回采率95%来计算,仅一个工作面就可以为矿井增加可开采煤炭资源96.9万吨,增加收入上亿元。”8月10日下午,在工作面现场,该矿综采二队队长钟祥熙向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据钟祥熙介绍,在践行“四种经营理念”过程中,他们队上还涌现出了不少的特色亮点。
  为了抓好安全生产,创新总结出“三小时检修制”,科学规划设备检修顺序和时间,提升设备检修效率,提高设备开机时长,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机电设备健康稳定运行。
  这一举措也在全矿进行了推广,上半年,全矿综采设备月平均影响时间小于8小时,设备平均开机率98%以上。
  构建煤质管理的“四梁八柱”
  在确保煤炭开采环节的同时,二号煤矿深刻领会“用乙方思维做甲方”理念,在客户服务上下功夫,在拓宽销路上做文章,紧盯煤质管理和市场波动,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增加客户黏性,确保产品质量优、卖得快、价格高。
  过去,煤质管理是“事后把关”,现在是全程介入。
  “我们通过科学组织生产、优化洗选工艺、设备升级改造等多项举措,将精煤的产出率由原来的75%提升到93%,另外盯紧煤质管理,确保长协电煤、配焦煤、洗块煤等煤炭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该矿副总工程师、煤管部部长李战说。
  与此同时,二号煤矿利用先进的传感监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科技搭建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煤炭从开采到装车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监控管理,在保证客户利益的同时,也擦亮了“黄灵煤”的金字招牌。
  目前,二号煤矿煤炭铁路销售保持在每天7~8列,公路销量保持在1.2万吨。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过紧日子既是态度责任,也是应对经济下行的现实需求,更要成为长期坚守的行为准则。
  一直以来,二号煤矿坚持以成本管控、精益管理、技术创新为抓手,在生产上精耕细作,在管理上精雕细琢,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降”字坚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不断挖掘降本增效新潜力。
  走进该矿机修车间,机械转动、焊花闪耀,一派繁忙景象。不远处,检修班班长彭建正在和工友维修井下回收的加热板和冷却板。
  “我们通过打磨、拼修等工艺处理之后,重新可以在井下正常使用。”该矿机修车间主任史磊介绍,今年上半年,该矿累计修复加热板121块,冷却板135块,产生价值63.5万余元。
  节约一分不嫌少,浪费一分就嫌多。上半年,该矿总计完成修旧利废101项,产生价值380.22万元,真正做到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争做成本管控“优等生”
  二号煤矿坚持用“赚钱思维”规划成本费用支出,深化运用“生产部门主管、财务部门监管、企管部门考核、外部机构复审”的成本管控体系,从设计上优化成本,从过程上控制成本,真正实现省得多、赚得多。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据该矿财务部部长刘雄介绍,通过构建“编制—执行—考核”闭环体系,上半年材料采购成本同比下降5.5%,设备维修费用下降23% 。
  此外,在费用支出和资源投入方面,二号煤矿通过“双十体系”财务平台实时监控预算执行,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将预算偏离度严格控制在±5%以内,真正做到在预算管控中优化资源配置,在成本管控中筑牢生存底线,在资产盘活中释放新的效能,争做成本管控“优等生”。
  接下来,二号煤矿将持续深耕“四种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全链条协同为抓手,将理念固化为思想认识,转化为作风能力,内化为行为习惯,体现为实践效能,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不断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