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始终做实事求是的践行者
袁婧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是陈云同志的鲜明特点。”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和追思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中国古语,取自“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从哲学高度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作出全新阐释,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和态度,强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具备的态度”。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
  “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践行一生的“ 十五字诀”,也是其对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总结体会。“不唯上”强调的是开展工作并非机械执行上级命令,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开展。“不唯书”是指要克服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只唯实”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交换”就是要注意多与他人交换意见。“比较”就是要上下左右多进行比较研究。“反复”强调的是做决定要慎重、要反复思考。这15个字,简洁精准地概括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其核心在一个“实”字,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2023年3月,党中央发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其工作方案中特别引用了陈云“十五字诀”中的前九个字,要求“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陈云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高度评价和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的思想工作方法的高度肯定。
  二、“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极为重要的优良传统。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社会调查后,撰写出《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调研报告,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经典论断。共产党员应当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调查研究是我们掌握具体实际的基本功和传家宝,只有真正调查研究,才能实事求是,才敢实事求是。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4次回到家乡青浦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党的农村政策在家乡的贯彻落实情况。尤其是1961年6月27日至7月12日在青浦县小蒸公社的农村调研,他深入农户,吃住在农家,上午开会交流,下午进村考察,专门调查三年困难时期农村政策的调整问题。调研结束后,陈云写下《母猪也应下放给农民私养》等3份调研报告,为当时中央正确调整农村政策,克服经济困难产生了积极作用。
  陈云同志曾说“讲实事求是,先要把‘ 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强调上级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不断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前提。
  三、“要记得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
  陈云同志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在负责组织工作方面,他始终强调干部的“德才并重,以德为先”,同时十分注重对干部子弟的正面教育。
  1949年5月,陈云的家乡江苏青浦解放。为了革命东奔西走的陈云几十年未曾回过老家,十分记挂乡亲父老的他写了一封信到青浦,打听亲友消息。得知来信的老战友陆铨生由儿子陆恺悌给陈云写了封信叙述过往。收到老友回信的陈云十分高兴,同时也多了一层担忧——为了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多年吃苦受罪的家乡亲友们,尤其是这些干部子弟们,在革命胜利后会不会骄傲起来?为此,他给陆恺悌写了一封回信,告诫他“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强调“我与你父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要记得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只有他们反对反对派,拥护解放军,解放军才能顺利地解放全中国”。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陈云同志一生最好的写照,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在新时代新征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