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花甲之年踏征程
——记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常建保

     ● 常建保(左)看望在市中医医院住院的退休干部郝生光  
 
  记者 叶树峰  
  “入了党,我就是党的人。我要时刻想着,为党的事业做点什么。”这句朴素话语,在常建保身上不是口号,而是用一生时光反复打磨的信仰箴言。从安塞县粮食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后,他于2018年接过了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花甲之年再次踏上为党工作的征程。  
  部队熔炉锻铸初心底色
  追溯常建保的生命年轮,军旅生涯是他自己精神大厦的坚实基座。1972年冬,即将高中毕业的他毅然参军。在新兵连淬火后,他主动请缨前往渭南军分区农场搞生产。  
  1974年,入伍仅一年多的常建保光荣入党。从此,他在岗位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猪圈旁、磨坊里,这位年轻战士勤干苦干实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和“豆腐专家”。  
  1977年退役后,有一次在家乡偶遇渭南军分区干部李生福,他感慨地对常建保说:“你那时是连队里的实干家呀,后勤工作搞得顶呱呱。”那一刻,常建保热泪盈眶,深知“是部队这所大熔炉培养和锻炼了我”。  
  破解十年“阵地”难题  
  脱下军装多年后,常建保在新的“战场”再度展现了“实干家”本色。2018年,刚担任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书记的他,便面临一个十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支部老党员们长期缺乏集体学习活动的固定场所。面对这个“硬骨头”,常建保一次次登门拜访原单位领导,以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时任安塞区粮食局局长刘奋禄。最终,在粮食局二楼开辟出一方天地——崭新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室。  
  如今步入这间活动室,党建文化上墙,桌椅书柜一尘不染。书籍、象棋摆放整齐,饮水机随时供应热水。老党员们视这里为家园,大家由衷地赞叹:“常书记为咱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2020年,这块倾注心血的阵地被安塞区离退休干部党委授予“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先进党支部”称号。  
  党支部就是老党员的家
  “为老同志服务,这是党组织交给我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常建保将公仆意识深植于心。学习日前夕,他默默分发报刊、打扫活动室;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他坚持送学上门、促膝长谈;老同志生病住院,他必登门慰问,用豁达温暖病痛的心灵;每当有党员离世,他必前往吊唁,并在集体学习时组织肃立默哀,让逝者的政治生命在集体追思中获得庄严终结。  
  “支部的党员,从一直来参加学习到走不动不能参加学习,到最终离世,生前要看望,去世要吊唁。”常建保说,“我们在支部活动室宣读去世老同志的简历,起立默哀、寄托哀思,让大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银发人生的多重精彩
  常建保不仅自己践行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激励支部老同志焕发人生“第二春”。他本人便是生动榜样:2023年5月,他在安塞区委老干部工作局首届离退休干部乒乓球赛中勇夺亚军;作为摄影爱好者,他用镜头捕捉安塞之美,在微信群分享家乡蝶变;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守护家属院安全,并带头捐款。  
  常建保还是出色的“银发网宣员”:2021年至今,他三度登上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的故事我来讲”讲台。由《从普通百姓饮食变化看陕北人口粮的变迁》到《学习张思德 奋进新时代》,再到《讲好雷锋故事 传承雷锋精神》,他用亲身经历将宏大叙事化为动人篇章。这些演讲被省、市老干部门收录成书。  
  在常建保的带领下,支部荣誉满墙:从2021年区级“先进党支部”,到2022年市级“四星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再到2023年省级“五星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24年“市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一步都印刻着这位古稀书记的坚定步履。  
  在常建保的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微微泛黄的纸片,上面是他用遒劲笔锋抄录的誓言:“为了党的事业做点什么”。从青葱军营到银发支部,从养猪磨豆腐到建设思想阵地,从送学上门到拄拐吊唁,他始终以行动将这句朴素承诺书写在鼓乡大地的沟壑梁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