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感谢有你,让梦想开出花
  随着高考放榜,收获的季节也如期而来。一封封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录取通知书,正飞向莘莘学子的手中。
  “吕叔叔,我被录取了、录取了……”电话的一头白佳悦激动地说道。
  今年17岁的白佳悦家住延长县安沟镇杨道塬村,毕业于延安中学,被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录取,然而她的求学之路却是来之不易的,也是非常励志的。
  筑梦
  白佳悦的家庭很困难,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一家人生活仅靠父亲在外打零工来维持。
  “生活费、学习用具、学习资料,处处需要开销,难免不为此感到困扰。”白佳悦比较懂事,知道父亲挣钱不易,一到假期就回到村上,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农活。令人欣慰的是,她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放弃,有的只是对知识的热爱,对学业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努力,白佳悦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学校、老师、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都对她进行了帮助。这其中就有白佳悦口中的吕叔叔——吕超。
  5年前,吕超在白佳悦的老师李三平的帮助下,与白佳悦取得联系,并对她进行资助。
  “我希望你能抛开一切思想负担,专心学习,剩下的交给我。”第一次见白佳悦,吕超就开始不停地鼓励她。
  生活费按月到账,学习用具和资料费也应有尽有。从此,白佳悦求学之路上多了一位鼎力支持的“大朋友”。
  “我为自己定了目标,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去读书、去学习,考上重点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学,用成绩慰藉父亲的辛苦,回报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白佳悦说。
  追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白佳悦初中毕业,顺利考入了延安中学。喜悦之余,学费、生活费与资料费等开销又成了她心头沉甸甸的负担。然而,就在开学报到的前一天,她意外地再次收到了吕超资助的2000元学费。
  “我都初中毕业了,没想到吕叔叔还继续资助我。”白佳悦说这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和信任。
  500元、800元、1000元……高中三年,白佳悦除了每月都能收到资助金外,还会收到一些零用钱。白佳悦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将那份感恩之情深植于心,“我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学习创造幸福,用感恩回馈社会。”
  面对紧张而繁重的高中学业,白佳悦摒弃杂念,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总结,遇到知识难点时,会和同学进行讨论、向老师请教。
  通过努力,高中三年,白佳悦的成绩一直稳居学校第一梯队。
   圆梦
  “17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时光飞逝,三年耕耘终得回报。凭着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信念,白佳悦最终以588分的高考成绩,为她精彩的高中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到了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白佳悦和她的“大朋友”吕超都格外重视。“我的成绩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自己一直拿不定主意,很担心会滑档。”白佳悦回忆道,“多亏吕叔叔主动联系了延安大学的老师来指导我,最终帮我锁定了郑州大学这个最合适的选择。”
  当收到郑州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白佳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捧着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与资助她5年的吕超进行了分享。
  吕超叮嘱道:“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定要有规划、有目标。”
  白佳悦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会利用周末时间去当家教,先锻炼自己。”沉吟片刻,她又坚定地补充道:“而且,我还想继续考研究生。”
  吕超听后,毫不犹豫地再次承诺:“好,我支持你!有困难就直说,我会继续资助你。”
  两人的谈话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笔者了解到,吕超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也曾是一名退伍军人。凭借多年的奋斗,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而对白佳悦的资助,于他而言更似一种执着的情怀——如果说白佳悦借此圆了大学梦,那么吕超,也何尝不是圆了自己的一份心愿。
  (通讯员 贾寰 记者 秦政旺)